刘东海:驻村“多面手” 群众“贴心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8:54 1

摘要: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楼县灵泉镇马村的千亩核桃林上,翠绿的枝叶间闪烁着点点金光。刘东海踩着露水走进林地,望着枝头饱满的青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核桃能收了。”他转头对村民温明明说。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通讯员 霍爱兰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楼县灵泉镇马村的千亩核桃林上,翠绿的枝叶间闪烁着点点金光。刘东海踩着露水走进林地,望着枝头饱满的青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核桃能收了。”他转头对村民温明明说。

“可不是嘛,刘书记。要不是你当初劝俺们搞嫁接改良,这老核桃树哪能结出这么好的果子。”温明明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里满是感激。

2022年12月,刘东海肩负着吕梁市人大的重托,来到石楼县灵泉镇马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实干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马村答卷”。

心系群众 把根扎在泥土里

“驻村工作,首先得把群众当亲人。”这是刘东海常挂在嘴边的话。刚到马村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

在文直平家破旧的土坯房里,刘东海的心被揪紧了。“家里就我和闺女,她在太原读幼师,学费生活费压得我喘不过气。”文直平搓着长满老茧的手。刘东海当即记下了他家的情况,一回到村委就着手协调解决,没过几天,危房改造施工队就来到文直平家开始维修改造。

“文大叔,你家被纳入监测户了,低保也批下来了。”刘东海再次来到文直平家,“闺女的助学贷款和雨露计划资助也办好了,以后上学不用愁了。”看着正在施工的危房改造工地,文直平眼眶红了:“刘书记,你是俺家的大恩人呐!”

脱贫户木兵元、文云平两户多年来发展养蜂事业,逐渐成为养蜂大户,但常因蜂蜜滞销发愁。“俺们俩没文化,蜜蜂养得好,可蜂蜜卖不出去。”木兵元说。刘东海了解情况后,不仅动员单位职工购买,还到处打电话联系经销商。“去年光是刘书记帮着卖的蜂蜜,就比俺们自己多卖了三成。”文云平笑着说。

修桥铺路 架起民心“连心桥”

马村下辖的薛庄和后庄两村的200余户农民上地得趟水过河,农业机械难以到地,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一旦遇上涨水,两村村民只能望河兴叹。刘东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往返于村委、县乡和派出单位之间,终于争取到10万余元建设资金。2023年秋收前,一座过水桥顺利建成。通车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把写着“人大连心桥”的牌匾挂在了桥头。

“以前种地,得趟水过河,遇上汛期,眼睁睁看着地里的庄稼收不回来。”村民薛大爷回忆起过去,连连摇头,“你看现在多方便,农用三轮车直接开到地头,收玉米、拉肥料再也不用发愁了。”薛大爷指着桥上穿梭的车辆,笑得合不拢嘴。刘东海站在桥头,望着远处丰收的田野,仿佛听到了庄稼生长的声音。

产业兴村 让黄土坡结出“金果子”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刘东海深知这一点。马村有1400亩核桃林,但品种老、产量低,也不适应市场需求。他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调研,提出了嫁接改良的思路。

“一开始俺们不理解,觉得老核桃树结了一辈子果,改了怪可惜的。”村民温明明说,“刘书记天天来家里做工作,还组织俺们去外地参观学习,俺们才动了心。”

如今,马村1200亩核桃林完成了嫁接改良,年产量达200余万斤,产值400多万元。更让人欣喜的是,村里培养出了2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俺现在出去给人嫁接核桃,一天能挣300多块呢。”技术能手文水旺自豪地说。

在核桃产业的带动下,马村的其它产业也蓬勃发展。“你看咱村现在这光景,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刚从香菇大棚里采摘完新鲜香菇的郑金武,擦着额头的汗,脸上却乐开了花。旁边正在打包香菇的温润英接话道:“可不是嘛,以前哪想过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香菇大棚建起来,我既能照顾家里,每月还能挣两千多,日子踏实多了。”

百业兴旺正是马村村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为了把香菇产业做起来,村里先后投入了150万元,建起12个大棚,光菌棒就做了11万棒。如今每年能出7次菇,产量有16万多斤,产值超100万元,像郑金武、温润英这样的脱贫劳动力,有10多人在这里稳定就业,村集体每年也能多收入4.5万元。

除了核桃和香菇,马村的产业版图还在不断扩圈。100亩朝天椒、20余亩的松树苗长势正旺,7头奶牛在养殖场里悠闲踱步,这些产业带动了50多名脱贫劳动力参与进来。“产品多了,销路也宽了,今年春季光松树苗就卖了六七十万块。”村支书文三平说。

“要让村民腰包真正鼓起来,就得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刘东海指着院里的核桃油加工设备说,“你看温明明,把自家核桃榨成油,还在网上卖,一年下来比单纯卖核桃多挣好几万了。现在村里正引导更多人学他,把核桃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串起来,附加值提上去了,大家的收入自然就高了。”“就是,现在俺们村的核桃,能卖出好几个价呢。”温明明高兴地说。

初心不改 与马村共赴新征程

“无人机给核桃林喷防,春旱要浇地,砖厂就业名单上新增11个就业人员……”刘东海的日记里,记录着马村的点滴变化。

两年多来,他走遍了马村的各个角落,裤脚上的黄土越积越厚,与乡亲们的情谊越酿越醇。“乡村振兴不是写在文件里的口号,是桥头飘来的炊烟,是山坳回荡的笑语,是乡亲们攥着我手时传来的温度。” 站在“人大连心桥”上,刘东海眼神坚定地说:“为马村谋发展、为乡亲们创造幸福的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来源:吕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