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到贫富差距,许多人会下意识认为这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然而,英国最新公布的数据却提供了一个相反的案例。英国2023-24财年的基尼系数降至26.8%,创下自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英国财政研究所的最新数据表明,收入不平等问题并非不可逆转,有效的政策干预能够改变贫富分化的轨迹。
一提到贫富差距,许多人会下意识认为这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然而,英国最新公布的数据却提供了一个相反的案例。英国2023-24财年的基尼系数降至26.8%,创下自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官员曾指出,中国需要将基尼系数从当前的0.47左右降低到0.4以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一对比引发思考:全球各国的贫富差距现状究竟如何?中国处于什么位置?
英国官方数据显示,该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已降至四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英国2023-24财年的基尼系数降至26.8%。这一数字甚至低于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当时保守党政府为高收入群体减税,贫富差距相对扩大。
这一成果并非偶然。报告指出,尽管这一数据未反映房价与股市上涨加剧的财富鸿沟,但英国在收入分配领域的改善确实值得关注。正是这一财富鸿沟,成为当前工党议员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在11月26日公布预算案前呼吁开征财富税。
英国的经历证明,贫富差距可以通过政策干预得以改善。这一案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数值介于0与1之间,越接近0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世界银行2025年的数据显示,各国基尼系数存在显著差异。
欧洲国家在收入平等方面表现良好。丹麦的基尼系数为27.7,爱尔兰为29.2,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32.9和31.4,表现相对均衡。 这与发达国家普遍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更为突出。2019年度报告计算的E11国家的基尼系数均值为43.1%,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
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根据2025年某社会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为0.468。这一数值高于国际警戒线,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较为严重。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仅4亿人,而相对低收入群体达9亿人。这种收入分配结构直接导致消费能力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体现在个人之间,还反映在行业之间。企业家曹德旺曾直言:“社会财富都被金融资本、垄断企业和房地产赚走了”。2025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合计净利润达6825.24亿元,日均赚约37.7亿元,而同期许多传统行业却面临盈利困难。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有多重原因。城乡二元结构是重要因素之一。刘世锦指出,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质量不高,服务消费依赖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而农村和低水平县城难以满足高质量消费需求。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养老金水平在机关事业单位、城镇企业和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差距,直接影响了不同群体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行业垄断同样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中国的垄断行业如石油、电信、烟草、电力等,由于缺乏充分竞争,获取了超额利润。2025年上半年,国内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约6242.4亿元,同比增长约7.58%。
财产分布不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数据显示,中国政府部门资产占全社会净资产的38%,远高于OECD国家(通常低于10%)。这种资产分布结构限制了居民部门收入的增长空间。
面对收入分配差距,中国正在探索解决路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曾提出,中国需要把基尼系数降到0.4以下,到2025年应降到接近0.4,然后到2035年向0.35的水平靠近。
刘世锦建议通过结构性改革缩小收入差距。他认为,应通过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释放消费潜力。他特别提出,通过财政补贴和国有资本划转,大幅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被认为是关键举措。蔡昉指出,在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之前,OECD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4以上,由此可见 “再分配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最终手段” 。
此外,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也是重要方向。通过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可以防止社会财富过度向特定行业集中,从而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放眼全球,德国的经验或许能提供另一种思路。虽然德国基尼系数为0.79,排名全球第117位,但若考虑养老金等隐性资产,其基尼系数能下跌到0.59,排名将大幅提升至世界第三。这提醒我们,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样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有效工具。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仅关乎社会正义,也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刘世锦的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较全球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缩小收入差距,意味着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为中国经济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提供新动能。
来源:积极生活的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