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历史与生活的记忆。北城酱油酿制技艺是玉溪传统饮食类非遗的典型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以“选料精、工艺繁、酱香浓”闻名,是红塔区乃至玉溪本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非遗知识知多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历史与生活的记忆。北城酱油酿制技艺是玉溪传统饮食类非遗的典型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以“选料精、工艺繁、酱香浓”闻名,是红塔区乃至玉溪本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北城酱油以优质黄豆、小麦为主料,麦芽糖、红糖、白糖、食盐为辅料,经手工制作用土缸晒制一年以上制作而成,保留原始营养成分,具有色泽棕红、醇和爽口、咸淡适中、久放无沉淀、不生花、不变质等特点。制作流程有选豆—泡料—蒸煮—接种曲种—制曲—人工翻曲—配制盐水—下缸—晒制—翻倒酱醅—淋油—熬制红糖、麦芽糖—混合辅料—质检—灭菌浓缩—物理沉淀—灌装共计17个大步骤。
瞿玲华作为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坚守古法酿造30余年,完整保留了“春曲、夏油、秋收、冬藏”的传统时令工艺,其手工酱油因色泽红褐、滋味醇厚、久存不腐的特点,成为玉溪人家喻户晓的“厨房记忆”。
壹.
活动主题
行走嶍峨 多彩非遗
贰.
活动名称
玉溪市非遗保护传承体验示范基地2025年玉溪乡土文化能人非遗展示展演《北城酱油的酿制技艺》公开课
叁.
活动、直播地点
线下:峨山县嶍峨古镇萃秀书院
线上:云南公共文化云直播间
注意:欢迎各位到现场观看、学习和体验。同一时间,每周五晚20时直播开始,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观看直播。
指导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 、中共玉溪市委统战部
主办单位: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峨山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红塔区文化和旅游局、峨山县文化和旅游局
演出单位:红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
服务单位:峨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峨山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县博物馆)、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峨山县文旅公司
陆.
授课老师:瞿玲华
瞿玲华出生于1967年11月,瞿玲华1989年进入酱油厂任职。她认为质量是产品的命脉,不能严把质量关就生产不出好酱油,随后便在1990年3月至5月在红塔区卫生防疫站进行微生物检验培训。1992年7月到红塔区质量监督食品办公室进行理化检测培训。2006年到玉溪综合技术检测中心学习并获得“质量检验岗位人员培训合格证”,为生产高品质酱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保证了每一批酱油的质量。任职期间担任化验人员同时亲临一线生产线学习酱油制作工艺并多次向周邵明师傅请教酿制技艺,与外来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在任期间不仅总结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还从各类书籍上获取更先进的酿造技术。后经改制接手整个厂,担任厂长一职,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先进机械生产,改进部分生产技术使得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瞿玲华于2022年被认定为红塔区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城酱油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活动内容速览
分享非遗之韵——访谈:
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简单介绍北城酱油酿制技艺,带大家认识坚守古法的传承人瞿玲华老师;瞿玲华分享传承故事。
欣赏非遗魅力——剧目欣赏:
瞿玲华,主持人结合展板实物(老酱缸、传统工具、不同年份酱油样品),讲解北城酱油酿制技艺的核心要点。
体验和互动——现场教学:
酱油搭配美食体验:准备本地特色小吃(如玉溪凉米线、酱油拌饭),提供瞿氏酱油、米线、米饭等配料,由传承人调配并分享给现场的宾客和参与者一起品尝,选品“你心中的最佳酱香组合”。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