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进入第三天。吉林展区以匠心为纽带,搭起跨越地域的交流桥梁。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嘉宾纷纷驻足,与吉林工匠展开技术探讨、合影留念,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我们应用了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焊接与铆接相配合的复合连接方式。”
“为学生提供高精度、可无限试错的实操环境。”
“这项成果填补了机器人涂胶领域国内技术空白,维修效率提升80%。”
……
9月25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进入第三天。吉林展区以匠心为纽带,搭起跨越地域的交流桥梁。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嘉宾纷纷驻足,与吉林工匠展开技术探讨、合影留念,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技术切磋:工匠之间的“高手过招”
在吉林展区入口左侧,李万君、李凯军、罗昭强三位工匠的展品吸引了众多同行驻足。“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今天终于有机会当面请教!这上千个焊点是如何做到无一瑕疵的?”一位来自重庆的焊接工匠站在焊接艺术字前,向李万君认真请教。
“吉林在碳纤维材料应用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一位江苏新材料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吉林化纤集团展台前表示,“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轻量化材料应用刚起步,这次是专程来‘取经’的。”
在“红旗·天工”汽车底盘展品前,多家车企工程师围绕驱转一体角模块的技术细节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汽在底盘集成化方面的创新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此次交流为应对共性技术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创新共鸣:展品牵引省际对话
吉林展区陈列的35项创新成果,既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成为撬动跨省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长光卫星“吉林一号”模型前,一位来自陕西航天领域的同行说:“我们研究所也在推进类似遥感技术研发,吉林的商业航天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这人参蜜片口感独特!”一位福建食品行业参观者在品尝后,详细了解了人参深加工技术,并留下联系方式,“福建茶产业基础扎实,若能与吉林的人参资源结合,或许能碰撞出新的合作火花。”
四平剪纸非遗传承人李秀云的现场演示,吸引了多位浙江传统工艺从业者。“南北剪纸风格各异,这样的交流非常难得。”李秀云介绍,她已带领团队主动走访各省展区,互通有无,收获颇丰。
匠心无界:交流持续合作延伸
傍晚时分,各展区依旧人潮涌动,吉林与兄弟省份的工匠对话仍在继续。在琚永安创新成果展台前,几位外省工匠围绕电动剥缆装备展开热烈讨论。闭馆广播响起时,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迟迟不愿离去。
“大会虽将落幕,但我们建立的联结不会中断。”新晋大国工匠人才杨永修表示,他已与多位外省同行互换联系方式,约定今后持续开展技术交流。
从单向展示到双向互动,吉林展区持续高涨的人气,正是对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宗旨的最佳诠释。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