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1000万亩地要大变样!你家能赶上这波好事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20:25 1

摘要:前几天回农村老家,刚到村口老槐树下,就看见一群乡亲围着村干部唠嗑,话题全是“土地改造”。“咱村那几块碎得像补丁的田,真能连起来种不?”“改造完真能修条水泥路到地头不?”我凑过去听了会儿,才知道国家这次要在全国集中整治1000万亩农村土地,不是简单扒个田埂,是要

前几天回农村老家,刚到村口老槐树下,就看见一群乡亲围着村干部唠嗑,话题全是“土地改造”。“咱村那几块碎得像补丁的田,真能连起来种不?”“改造完真能修条水泥路到地头不?”我凑过去听了会儿,才知道国家这次要在全国集中整治1000万亩农村土地,不是简单扒个田埂,是要把零散的小田连成大片,还配套修灌溉、铺路,实实在在给农民办事。今天就把这事儿掰扯明白,看看哪些村子能赶上,改造完咱能得啥实惠。

先说说这1000万亩地到底改啥。别以为就是把田埂扒了那么简单,里头门道不少。按自然资源部最新的消息,全国已经整完超1000万亩了,差不多有100多个西湖那么大!具体来说分三类改法:第一种是把“巴掌田”拼成大块田。以前农村的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有的田小得连个小型收割机都开不进去,全靠人工弯腰种。就说广西龙州县,之前3500多公顷地碎得像补丁,改造后连成大片,不光多出来111公顷耕地,水田面积一下涨了7倍多,现在大型收割机直接开到地头,农民种收都省劲儿了。

第二种是把低产田改成高产田。有些地以前种啥都长不好,改造后产量能往上跳一截。浙江宁波有片低产田,改完之后每亩粮食产能提高了10.2%;江苏如东更厉害,搞“旱改水”。把旱地改成水田,土壤质量从原来的旱地9等直接升到水田7等,种出来的水稻亩产超600斤,比以前多收不少。农民不用多投钱,光地里的收成就能往上涨,这可不是小事。

第三种是把荒地变成有用的地。有些地方以前是废弃的矿山、没人管的荒坡,现在改造成景区或者种植基地。广东佛山三水区有个废弃矿山,改完之后变成了“蓝眼泪”景区,能潜水、能喝咖啡,听说一年能接待180万游客。周边村民可沾了光,有的开农家乐,有的摆摊卖土特产,比以前种地挣得多,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创业了。

说了这么多改造的事儿,那到底哪些村子能赶上这波好事?不是随便选的,主要盯着三类村子:

第一类是粮食主产区。像东北的黑土地、河南山东这些产粮大省,肯定是优先考虑的。国家刚发的方案里说,到2030年要建成13.5亿亩高标准农田,重点就放在粮食产量高的地方。我老家隔壁县是有名的“粮袋子”,村里干部已经去县里开会打听了,说大概率能排上号,乡亲们都挺期待。

第二类是土地碎得厉害的村子。南方丘陵地带的村子尤其明显,一块地可能被分成十几小块,东家种玉米、西家种豆子,看着乱不说,还没法用机器。福建、江西不少山村都这样,这次改造就是要把这些小块地合并,搞“一户一田”。广东蕉岭县之前就干过,把3.48万亩零散地集中流转,现在每亩租金比原来多200块,农民还能去合作社打工,一个月多赚3000来块,比自己种小块地划算多了。

第三类是有产业潜力的村子。要是村里本来就有种果树、养鱼虾的基础,或者周边有旅游资源,那机会更大。重庆拾万镇的农民把地入股合作社,六成收益直接分到手;安徽亳州谯城区搞了9000亩中药材基地,地里装了智能灌溉,手机点几下就能浇水施肥,白术、丹参轮着种,产值比以前翻了一倍,好多村民都在基地当技术员,不用外出打工了。

那改造完了,农民到底能得啥实实在在的好处?说出来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首先是种地轻松了,收入还高了。以前小块地没法用机器,播种收割全靠人力,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连成大块田,收割机、播种机直接进场,一天能种几十亩。江苏如东的农民说,他们那儿“旱改水”后,每亩地纯利润多了好几百;广东蕉岭的农户,光土地租金每年就多拿不少,加上打工的钱,一年比以前多赚小两万。

其次是村里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土地改造不是光改田,还会配套修水泥路、建蓄水池。浙江温岭有个村,以前是空心村,路全是泥巴路,改造后修成了联排别墅,政府每套房补8万,农民自己花10万就能住上120平的新房,村里还建了卫生室、幼儿园,下雨天再也不用踩泥坑,孩子上学也不用走几里路了。

最后是多了赚钱的路子。有些地方把改造后的地包给企业,农民不光拿租金,还能在地里打工。重庆拾万镇的张大叔,把家里5亩地入股合作社,每年能分3000多块分红,平时在合作社管灌溉设备,一个月工资3500,比以前自己种地强太多,他说“现在不用愁销路,还能按时拿工资,踏实!”

那怎么知道自己村有没有被选中?其实方法挺简单:

先看看村里的公告栏,按规矩,改造项目开始前,村里肯定会贴公告,写清楚改哪些地方、啥时候动工、具体改啥。要是没注意,问问村委会的人,他们肯定知道消息。

也能上自然资源部官网查,官网会定期公布改造项目的名单,在“政务公开”那栏里找,要是名单里有你们县或者乡镇,那大概率有戏。

实在不确定,直接打乡镇政府农业办公室的电话,工作人员会告诉你村里在不在改造范围里,还有具体的计划安排,比自己瞎猜靠谱。

不过有几点得提醒大伙儿,改造的时候别踩坑:

首先得配合测量登记。改造前工作人员会来量地、登记谁家的地在哪,这时候别嫌麻烦,好好核对自己的地亩数和边界,有疑问当场提,别等改完了再扯皮。

然后要摸清补偿政策。改造可能会涉及到地里的果树、水井这些东西,各地补偿标准不一样,一定要向村里要份补偿文件,看看具体补多少、怎么补,心里有数。

最后要盯着后续管理。改完之后,有的地方会成立合作社统一管地,要留意租金是不是按时发、分红合不合理,自己的权益别吃亏。

还有几个常见的误会得说清楚:有人觉得改造完地就不是自己的了,其实不是,地还是村集体的,你的承包权没变,想自己种还能自己种,不想种流转出去也成;还有人担心改造影响种地,其实施工一般都选在农闲时候,尽量不耽误庄稼生长,真要是赶上种植季,政府也会提前安排好,把损失降到最低;别光看眼前这点补偿,改造后土地质量好了,抗灾能力强了,以后收入更稳定,算长远账才划算。

其实对农民来说,土地改造不是啥复杂的政策,就是让地好种了、钱好赚了、村里日子好过了。现在不少村子已经尝到了甜头:有的年轻人回来种大棚,不用在外漂泊;有的老人不用再弯腰种小块田,冬天能在合作社打零工赚零花钱;村口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不管这次你家村子能不能赶上,这都是农村的大方向。地越来越规整,路越来越好走,守着土地也能过踏实日子。这就是土地改造最实在的意义,让咱农民的日子,跟着脚下的土地一起,越来越有奔头。

来源:健康趣话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