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铁饭碗”创业!靠2元低价收割小学生,年入百亿吊打泡泡玛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20:21 1

摘要: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达100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44亿元,较2023年激增378%。

一张纸片居然能卖出44亿的利润?卡有暴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2024年利润竟超过泡泡玛特,它就是卡游文化有限公司。

或许有人对这个名字陌生,但一定见过它生产的奥特曼、小马宝莉卡牌。

这些看似普通的2D纸片,早已成为中小学生群体中的硬通货。

如今,卡游已发布招股说明书,即将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达100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44亿元,较2023年激增378%。

作为对比,2024年泡泡玛特营业额130亿元,利润34亿元,85后创始人王宁以1467亿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

即便如此,泡泡玛特的盈利仍不及卡游。在毛利率这一核心指标上,卡游67.3%的成绩也略高于泡泡玛特的66.8%。

本质就是卖卡片的生意,却能做到如此规模,这种盈利能力让人佩服。

卖卡牌为何能如此赚钱?核心原因有三点。

第一个就是消费者关心的价格亲不亲民,卡游卡牌单盒售价通常9.9元,里面包含4至5张卡片,中小学生用零花钱即可负担。

这让卡牌成为孩子们接触喜爱IP的门槛级选择,而泡泡玛特盲盒59元、69元的起步价,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明显偏高。

由此,卡游精准锁定了更年轻的未成年消费群体。

还有就是消费性的碎片化。

小学高年级及中学阶段的孩子多被补习班占据,时间零散。

而卡牌对战一局仅需10至15分钟,且便于携带,可在上学、补习途中随时取用,完美适配他们的生活节奏。

最后是强大的社交价值。孩子们通过赠送、交换卡牌建立联系,卡牌的对战玩法更强化了互动属性。

许多卡游门店特意辟出大面积对战区,定期举办比赛并为胜出者设立英雄榜,甚至能吸引成百上千孩子参与。

线下布局之外,卡游通过经销商将产品渗透到文具店、桌游店、社区超市等离学校极近的场所,如今已覆盖中国31个省份,渠道网络无孔不入。

卡游的崛起离不开创始人李奇斌的商业嗅觉。

当年为偿还父亲欠下的300多万元债务,他放弃公务员工作,变卖父亲破产工厂的设备,从苏州起步专注卡片印刷销售。

因发现孩子收集泡泡糖附赠卡片的喜好,他嗅到商机,仅一年就赚得300万元,2007年公司年收入已突破5000万元。

还清债务后,李奇斌在老家开化建工厂,在上海设运营公司,形成一体两翼布局,上海卡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

公司从制造业向文创产业转型,与国际动漫平台开展版权合作,尤其引进日本奥特曼IP后,集换式卡牌贡献了超80%的营收,利润率高达70%以上,成功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不过,暴利背后潜藏着多重风险。最突出的是头部IP依赖症,卡游的业绩完全随IP热度波动。

2022年其营收超40亿元,核心动力是奥特曼IP,该IP贡献了超50%的营收。

2023年奥特曼热度消退,营收直接下滑超30%至26亿元;2024年小马宝莉IP爆发,热度超过2022年的奥特曼,营收随之暴涨3倍至100亿元,该IP占比超70%,而奥特曼占比已低于10%。

有消息称2025年小马宝莉热度下降,投资人普遍担忧其营收将再度下滑。

IP续约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奥特曼、小马宝莉等核心IP版权均非卡游所有,需定期续约,不仅面临续约失败可能,授权成本还在持续攀升。

虽招股书披露2028年后到期的IP贡献了超76%的收入,试图安抚市场,但2028年后这些IP是否仍具热度,仍是未知数。

为分散风险,卡游自2021年起陆续合作《叶罗丽》《火影忍者》《哪吒2》等IP,其中《哪吒2》联名卡牌短时间售罄450万包。

同时,公司尝试结合传统文化开发产品,如与国画家戴郭邦合作的四大名著卡牌、金庸侠客令系列,并探索国际市场。

但自有IP发展不顺,卡游三”截至2024年累计交易额占比不足3%,仍难摆脱对外部IP的依赖,且过去三年IP授权支出呈指数级增长。

最值得警惕的是政策与社会风险。卡牌的稀缺性使其在二手市场被爆炒,小马宝莉稀有卡售价可达上万元,《哪吒2》限定卡牌曾被炒至近20万元一张,形成炒作与赌博隐患。

更严峻的是,核心消费群体为未成年人,这种模式易引发非理性消费。

尽管卡游在包装注明仅向8岁以上消费者销售,8至18岁需监护人陪同,但实际执行流于形式。

超市、便利店等非直营渠道占其营收超80%,商家几乎不审核购买者年龄。

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卡游的投诉达3.6万条,多指向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单笔充值超2万元的案例屡见不鲜,更有家长为孩子集卡花费200万元仍未集齐。

这种盲抽模式,2至10元的低价卡包因内容不清楚,但能刺激孩子反复购买,形成心理依赖。

二手市场的价格泡沫还催生了攀比心理,部分孩子为获稀有卡花光零花钱甚至偷拿父母钱财,无法抽到稀有卡时还会出现情绪焦虑等问题。

庞大分散的销售网络更放大了监管难度。

从商超到乡镇小卖部,卡游产品无处不在,非正规渠道假卡泛滥、炒作成风,即便公司升级防伪技术,仍难以根治。

卡游与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差异,让人们看到了泡泡玛特兼具IP创作与运营能力,热门IP均为自有。

而卡游仅为IP运营方,缺乏核心版权掌控力。

当下,卡游的运营模式已引发监管与社会高度关注。

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间平衡,有效引导未成年人消费,遏制炒作与过度消费,成为该产品上市后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家纸质版泡泡玛特的暴富神话,或许终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来源:娱妮啵啵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