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贝对话赵曙光:把夏雨来拍成电影,致敬观众,致敬经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20:10 1

摘要:“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石磨罚你担去担回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夏雨来》系列潮语电视剧爆火,几乎成为每个潮汕人茶余饭后的必备。赵曙光也因此成为海内外潮汕人家喻户晓的话剧明星。时隔30年,电影版《夏雨来》回来了,上映累计票房超2700万。赵曙光说,“这是我

“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石磨罚你担去担回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夏雨来》系列潮语电视剧爆火,几乎成为每个潮汕人茶余饭后的必备。赵曙光也因此成为海内外潮汕人家喻户晓的话剧明星。时隔30年,电影版《夏雨来》回来了,上映累计票房超2700万。赵曙光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演绎夏雨来,得给‘家己人’留点像样的东西。”

在电影拍摄现场,赵曙光有个特别的坚持——72岁的他穿上了31年前的同款标志性长衫。这个从方言喜剧里走出来的“市井秀才”成熟了老了,也见证了潮汕人家庭图鉴的变迁。赵曙光的人生准则,大概就像影片主题曲所唱:“一时失意别皱眉,一生崇善好运来”。电影出炉一波三折,但凭着潮汕人的团结不放弃,他们还是做到了。

赵曙光祖籍其实是河北衡水。为了把潮汕话说得没有外地口音,他曾苦练数年。他说自己是地地道道潮汕人。潮汕人有着独特的集体性格与生存哲学。虽已从汕头话剧团团长退休,赵曙光依然心念地方文艺创作——面对现实的困境与无奈,要自己长出骨骼与血肉,把地方文化传播好。

《高分贝》×赵曙光

“家己人”对宗族和根脉的强烈认同

谈夏雨来IP为何长红

潮汕人最喜欢聪明和打抱不平的人

电影最大升级在主题

高分贝:有没有想过电影版《夏雨来》会这么火爆?

赵曙光:有想过,但是没想到这么爆,这很难得。

高分贝:《夏雨来》这个IP是三代潮汕人的共同记忆,为什么会有想法把它改编成电影版?

赵曙光:我1995年开始写《夏雨来》,就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艺术性这方面没有考虑那么多,反正大家爱看就好了。但是30年过去了,大家津津乐道地还在看《夏雨来》。我看手机上点播率接近3个亿,我就突然觉得这么夸张?大数据这么多?不可能吧?他们说你不知道大家都爱看吗,他们说的一句话说“回忆我的童年”,所以我说哎呀,那我以前拍的东西都太烂了,好遗憾,很多东西都没有顾及到,那这样吧,我拍成一部电影。其实我这个目的、初衷就是为了致敬观众,为了致敬经典。

《夏雨来》是三代潮汕人的共同记忆。

高分贝:30年来,它一直都这么受欢迎,您觉得为什么大家会喜欢?

赵曙光:潮汕人最喜欢的是那些聪明的、打抱不平的,大家都有在生活这个社会当中,有公序良俗,谁破坏了这个,都是觉得很讨厌的事。恰恰一来,夏雨来这个人就是主持公道,对那些下层被人欺负的,他也看不惯。所以大家津津乐道的,因为他的故事很精彩,他的点子很奇特,跟别人不一样。他的鬼点子有时候从屁股出来的,人都想不到。所以他很聪明,人家很崇拜他,说“哎呀这个夏雨来的点子真厉害”,所以大家都津津乐道,就是这个点是他们喜欢看的一个原因。

高分贝:这个角色,会不会其实也反射了潮汕人本身的一些生存的哲学?或者说他们的一些集体的性格?

赵曙光:《夏雨来》这个影视剧它里面的内核是什么,就是我们潮汕话话里有话,谐音梗。秀才吃撈饼,有日吧?秀才没穿裤子,灯笼掉衰,算命不准。(潮汕话)这些都是生活当中的用语,它又很有意思的另外一层意思,这个就是潮语里面的一个最经典的东西。大家听起来跟他们有共鸣。他们觉得很有趣,所以他才会一直流传下来。大家从小时候就看到现在,老了他们还想看。你看电影我们刚播的时候,90多岁都到影院去看。你说现在的老年人到影院去,几乎少之又少吧?

高分贝:对,我看了那个片段。

赵曙光:揭阳新圩有一个影院,70%的老人,都是老人,拿着薯条,好时尚,都去等着看《夏雨来》。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么老的他们还走进电影院,拿着薯条去看《夏雨来》,我听着很高兴,这么热爱我。

高分贝:很感动

赵曙光:很感动很感动。

高分贝:我还看到一个小孩,当时因为您的一句鼓励,他现在考上清华大学,会不会让您觉得,做这件事非常值得?

赵曙光:很多比如这样的事,我也做过不少。我觉得一个人心善、善心,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本分,待人善、诚意。那个小孩我知道,他从小很弱小,因为我鼓励他,他就坚强起来,直到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又为我们祖国做贡献。我说太难得了,我自己都感动到哭了,我没有做什么,就一句话鼓励别人,给别人花,我们手里还留香,对不对?做人就应该这样子。

电影《夏雨来》海报。

高分贝:您的这个举动,跟《夏雨来》的某些特征其实也是吻合的。

赵曙光:巧合吧。我认为做人就是这样,我的座右铭是待人以诚得一诚。你待别人诚,别人对你不好,那是别人的事,跟你没关系,我们自修自己,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高分贝:您当年演夏雨来的时候还是中年,现在演的老年夏雨来,会给这个角色赋予更多的一些什么特质?

赵曙光:成熟。大学里面说的,他有那种自身修养,又有齐家思想,又有平天下的能力。他不是真正地平天下,他是在我们村里、族群里面平息事态。齐家让我们的族群都和谐,他把“家”字放大了、写大了。以前的夏雨来,他没有这个。夏雨来这个人物的提升、思想的转变、价值观的改变,我还是比较认可。老年夏雨来他的这种状态也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东西,也是很正的一种能量。

潮汕经典IP“夏雨来“形象。

高分贝:相比剧版,电影版最大的一些升级是在哪里?

赵曙光:是主题的升级。像以前就是打打闹闹、鸡毛蒜皮的事,插科打诨,随便搞,他都无所谓。当时写的时候作为一种大潮汕潮人的一种形象,不能写得太坏,也不能写得像英雄一样,那也失去了这个人有血有肉的东西。夏雨来也有失败的时候,他吃尼姑屎(潮汕话)吃尼姑的大便磨成粉,他也吃下去了,被别人骗了。他还要搞别人的祖坟,后来又被别人欺负了。晚年的夏雨来,一路走来是经过磨练,慢慢提升,从价值观到人生,看透人生。我们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高分贝:但是幽默的内核,或者说这种形式其实没有变?

赵曙光:没有变。我们里面用了很多我们潮汕的一种歇后语,一些很土的话,这些是我们老一辈以前传的话。我们潮汕话就是一个活化石,语言的活化石。我想,把潮汕话一直传承下去,就应该把我们潮汕的土话,最经典的话都搬上荧幕,让大家看看我们以前那个语言就是这样子的,很丰富的。

谈方言电影出炉幕后

抵押房产波折四年22天拍成

直面瑕疵坦诚接受批评建议

高分贝:30年过去了,电影里面的潮汕话,有没有一些不同的东西?方言对于您来说会更重要了?

赵曙光:对。以前的方言,我随意写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过多的讲究。经过30年的磨练,我们注意到,下一代的语言丢失了很多。小孩子读书都是讲普通话,我孙子他回来,讲话都用普通话去翻译潮汕话。我就规定,你回家跟爷爷奶奶绝对要讲潮汕话,到学校讲普通话。就有意识把潮汕人比较经典的语言用在电影上,有意识地去传播潮语对下一代的影响。

高分贝:听说你们做了很多的功课?

赵曙光:对,我们做了很多。比如电影的整个结构,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的《夏雨来》的主题它就提升了。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到一个有意识地为族群,为我们潮人,关怀我们潮人,那种大爱的东西,提升到有了那种家国情怀,我觉得是很难得的。

方言电影《夏雨来》的拍摄历经波折。

高分贝:但是对于一部方言的电影来说,它在融资制作发行上,会不会有一些阻力?

赵曙光:那是当然,很惨的。我们这个电影上映,经历了四年。前两年,我们在创作上就遇到问题。当时写了一个大纲,说全国的作者都可以来投稿,写完之后不行。为什么不行?情节不错,但是没有潮汕味,就不是潮汕的东西,我们拍出来会被人骂的。一批90后年轻人,从小看夏雨来长大,现在从事编剧,潮汕的孩子写出来就有这方面的才能,就有潮汕的味道了。在融资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当时疫情,有些公司投资商觉得经济有点紧张,撤了撤了。拍了一半没钱了,一直因为资金的问题就停滞。中间有投资商说“可以啊我加入了”,搞了一点钱。马上就上北京编编编,录音、彩色、调色、加音乐、加歌曲……又没钱了又停,就这么走过来。所以制片他是很辛苦,他把自己的车、自己的房子抵押,一定要把它搞出来。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潮汕人的精神,对不对?所以今天呈现出来的这个电影,就是我们这个团队这么努力下来的。

高分贝:感受得到。

赵曙光:老实说这部影片有很多瑕疵。导演是很利索,也是我们“家己人”,也是潮汕人。这种情怀是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是把这部戏一定要拍好。当然有些东西是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我们都是一路走过来,这么挺过来的。

高分贝:这么多人还是非常给力支持这部作品。

赵曙光:其实我们这个戏,从艺术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认可的,但是里面有瑕疵我们也知道,我们也接受网上的一些批评。你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我说可以。也有人说这叫电影吗?什么叫电影?是不是电影,观众会回答你,对不对?所以我们也虚心地接受你的批评。你不要恶搞,没事啊。我的朋友都去看了,你们觉得是不是好看?真的好好好好好看。

高分贝:这部片子顺利地上线送到观众,特别是潮汕观众的面前,您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完满的一个事情?

赵曙光:对,其实我很欣慰,我是很高兴,整个效果,一路走来路演我的感受的就是激动满满,真的那种幸福感是爆棚。辛苦是辛苦,但是我很满足,真的很满足。我也没想到我何德何能,大家给我这么大的光环。大家给我的荣誉已经超出我的能力了,这是我内心真正的感受。大家给我这个赞许,对我这么厚爱,真是过了真的。

高分贝:大家也有对夏雨来的喜爱跟您的喜爱。

赵曙光:更多的是对夏雨来的这个人的喜欢。

谈潮汕人的独有特质

“家己人”对宗族和根脉的强烈认同

希望看到语言和精神的传承

高分贝:您本身是潮汕的喜剧演员,会不会有这样一个标签?

赵曙光:话剧本身就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东西,不像其他艺术门类,它不一样,作为一个演员你必须演喜剧,演正剧,演悲剧你都可以演,这是一个演员本来就应该做的,你具备这样的(能力),不分喜剧悲剧。

高分贝:之前你也是(汕头)话剧团的团长,您感受到,地方话剧市场和生态,有没有一些变化?

赵曙光:那肯定。现在我们团的演员是自谋职业,有排练你们就来,有演出你们就来。但大家凭什么还一直坚持?就因为喜欢这个。喜欢跟职业拼在一起,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他们一直坚持的,因为我喜欢,就是凭着这股劲。我现在退休了,我就跟团长说,你自己如果不长肉,你怎么跟人家打架?我们最近又排了一个《风雨侨批》,一个话剧,大概10月份会公演。

高分贝:汕头本地的话剧团,或者文艺群体,对于本土文化是最熟知的。您觉得地方文艺创作者,应该和本地的文化有什么样的联结?或者互动?让双方都能够往前走。

赵曙光:很多东西都是民间弄起来的,政府觉得不错,他来支持一下,但是双向的。不管怎么样,我们是从事文艺的人,就有责任去把我们家乡的文化做好,传播出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喜欢做的。

高分贝:潮汕人跟其他区域会不一样的特质,您觉得潮汕人什么特质最打动您?

赵曙光:就是我这部电影的主题,自己人“家己人”。我发现潮汕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宗族观念特别强,对根的认同,大家团结一心。只要是我们同姓,我们就更亲。但是有外来欺负我们的话,我们有矛盾,不是事。记载我们潮籍轶事,这个事是定在板上的钉,有一句话,自己人打死不相干(潮汕话),自己人怎么打都可以,死都没关系,不能让外人欺负。我们是有宗族的,我们是有祖先的,我们是要光宗耀祖的。集中潮汕人的精髓就是这几句话。

高分贝:您祖籍是河北,您现在觉得您就是一个潮汕人?

赵曙光:我绝对是地地道道潮汕人,我血统没有潮汕人,但我血液里面喝的茶,说的是潮汕话,喝的是潮汕的水,我老婆是潮汕的,对不对?我认为我是潮汕人,就在融入这个大潮汕这个圈了。

高分贝:《夏雨来》这部电影,您希望潮汕人民或者说其他地方的观众看了以后,他们能接收到一些什么样的信息?

赵曙光:一个是语言的传承,一个是精神的传承。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情绪价值、精神价值都会给我们潮人一个提升,我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高分贝:您觉得喜剧给您带来了什么?

赵曙光:喜剧带来别人开心,我们觉得更开心。我觉得喜剧它最高境界不是为了笑而笑,笑完之后越想越觉得好笑,越想越觉得好。笑这是很高级的,他哈哈一笑,笑完之后他会沉思,很有道理。他会想“哎呀真的很好”。

高端原创访谈栏目《高分贝》

策划统筹:贺蓓

出镜:贺蓓

脚本:贺蓓 林经武

视频:朱俊毅 林经武 实习生 张仪

摄影:钟锐钧

外联:林经武

编辑:彭思敏 陈逸芬 蔡思思

美编:李蓓

出品:南都娱乐

来源:徐徐徐东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