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一部剧能让观众为了反派角色集体刷‘起立’,而正派却被骂‘太正’,这到底是演员疯了,还是我们疯了?”——《赴山海》上线第12天,李沉舟单人弹幕量反超萧秋水300万条,腾讯视频后台直接把“角色热度”算法跑崩,热搜上挂了一整天的“帮主登基”,点进去全是“我竟想
“如果一部剧能让观众为了反派角色集体刷‘起立’,而正派却被骂‘太正’,这到底是演员疯了,还是我们疯了?”——《赴山海》上线第12天,李沉舟单人弹幕量反超萧秋水300万条,腾讯视频后台直接把“角色热度”算法跑崩,热搜上挂了一整天的“帮主登基”,点进去全是“我竟想给反派充年卡”。
能把反派演得比正派更吸金,国产剧里不多。
成毅这次一人劈成三瓣:萧秋水拿的是传统侠义剧本,出场就救人;李沉舟却是把“杀你全家”写在脸上的枭雄;中间还夹着一个现代打工人肖明明,负责吐槽。
同一张脸,三种呼吸节奏,观众愣是没串戏。
弹幕里最狠的一句评价是:“李沉舟一笑,我自动屏住呼吸,萧秋水一笑,我敢去给他借钱。”演技的边界被撕开了,热度跟着血条一样往上涨。
数据比粉丝更会说话。
猫眼后台显示,李沉舟出场那集,用户暂停次数高达42次,最多的一帧是他抬眼睥睨,被截成表情包疯传。
平台顺手把这张剧照做成开机屏,结果当天腾讯视频日活涨了8%,直接让隔壁在播的S+古偶连夜改海报。
有人调侃:“反派一张脸,平台抖三抖。”
更离谱的是周边。
萧秋水手办预售20分钟卖空,工厂临时加开夜班;李沉舟那款带血披风版因为“太暗黑”原本计划限产,结果黄牛把价格炒到原价三倍,官方只好二次预售。
手办评论区里一句“买李沉舟回家供着,我妈问我是不是想造反”点赞破万。
IP变现速度堪比印钞机,腾讯视频内部员工私下透露:“联名服饰补货三次,供应链同事看到成毅照片都害怕。”
海外观众同样上头。
WeTV泰国站把李沉舟cut单独剪成“权谋混剪”,三天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清一色“ทำไมร้ายได้หล่อ”(“坏人为什么这么帅”)。
Netflix新加坡地区把《赴山海》推到“本周必看”首页,理由是“东方反派美学样本”。
翻译成大白话:老外也没见过这么带感的坏人。
奖项也追着他跑。
白玉兰公布入围那天,名单里成毅名字后面跟着两个角色,评委之一在朋友圈发了一句:“第一次因为分不清哪个角色更好,干脆把两个都报上去。”业内默认,能靠同一部剧自己跟自己抢票的,上一回还是2005年的《亮剑》。
十六年过去,国产剧终于又出现一个“自己卷自己”的演员。
有人担心:反派太出彩,会不会带歪价值观?
数据反而显示,李沉舟热度飙升后,萧秋水的“侠义向”二创视频也同步上涨,B站UP主“剪刀手轩辕”剪了一段“萧秋水劝李沉舟回头”的伪结局,24小时播放破500万,弹幕里最高频的一句是“侠义不死,只是需要更强的侠”。
观众不是盲目崇拜黑暗,而是想看到黑暗被照亮的过程。
成毅把反派演得越极致,侠义的价值反而被重新擦亮。
回头看,这部剧最大的赢家不是平台,也不是演员,而是“角色”本身——当角色能脱离剧本活在弹幕、表情包、手办、二创里,IP才真正长出血肉。
过去我们总担心流量空心化,这一次,《赴山海》用数据证明:只要角色立得住,流量就能变留量,反派也能变“护法”。
下一次,当观众再看到“全体起立”的弹幕,大概率不会问“谁是李沉舟”,而是问“下一个李沉舟在哪”。
来源:乖巧艺术家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