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黑龙江大学举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8:51 1

摘要:9月19日至21日,第十四届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黑龙江大学举行。会议以“认知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与跨学科视角”为主题,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承办

9月19日至21日,第十四届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黑龙江大学举行。会议以“认知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与跨学科视角”为主题,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承办,并获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外语学刊》编辑部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会议汇聚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近300位师生齐聚冰城,共话认知语言学前沿议题。

9月20日上午,开幕式于黑龙江大学阳光讲坛举行,由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院长黄萍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崔本强致辞,他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远道而来的与会嘉宾致以诚挚欢迎。他回顾了学校外语学科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育人传统,强调本次会议是继承学术基因、拓宽研究视野、深化跨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大会的学术意义,并期待会议进一步推动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界的实质性对话与协同创新。

黄萍院长向所有与会代表致谢,表示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促进跨校跨区域协作,助力东北地区及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成长。

在主旨报告环节,海内外专家学者聚焦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前沿与跨学科融合,呈现了多场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的学术演讲。西南大学文旭教授探讨了孝悌文化对汉语认知与表达的双向塑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伯江教授强调了汉语独特语法对认知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的启示;四川外国语大学李恒教授通过跨语言比较,分析了身体隐喻的普遍性与文化特异性;河南大学牛保义教授从“事结构”视角重新解读了英语允诺句的构成机制;加州大学Stefan Th. Gries教授基于语料库方法分析了学术论文评审过程中的语言特征;慕尼黑大学Hans-Jörg Schmid教授通过双语儿童语料探讨语言表征与加工机制;黑龙江大学黄萍教授从认知语用视角阐释了会话沉默的意义建构功能。

9月20日下午,十六场分论坛同步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多个前沿议题展开深入对话,充分展现了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活力与创新潜力。主题涵盖理论建构与跨学科实证探索,有效拓展了学科边界,激发了新的学术想象。

会议期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同步召开常务理事会议。与会理事就学会未来发展、学科建设路径与年度工作规划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为推动中国认知语言学持续健康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闭幕式上,学会秘书长高航教授致闭幕辞,他高度评价本次会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会议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表示感谢。高教授指出,本次大会底蕴深厚、交流热烈,有效促进了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深度对话与思想交融。

本次研讨会于热烈务实的氛围中圆满闭幕。与会学者评价会议议题丰富、视角多元,为认知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启迪。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深化探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学科向更高水平和更广领域不断发展。

来源:黑龙江大学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