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下午,眉山市仁寿县文林街道半山路142号,“美神无声”理发店,靠墙的洗头池边,17岁的罗茂豪左手托住客人后颈,右手揉搓着客人的头发。他的目光追随着客人指示对面墙上的词卡——“轻点”,手上减少了力度。流水跟随指腹在发间穿梭的节奏,像在弹一首轻快的歌。
9月16日下午,眉山市仁寿县文林街道半山路142号,“美神无声”理发店,靠墙的洗头池边,17岁的罗茂豪左手托住客人后颈,右手揉搓着客人的头发。他的目光追随着客人指示对面墙上的词卡——“轻点”,手上减少了力度。流水跟随指腹在发间穿梭的节奏,像在弹一首轻快的歌。
没有轻快的音乐,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哗哗的水声与咔嚓的剪刀声交织……这是“美神无声”,一个由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简称仁寿特校)职高生开设的理发店,同时也是该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这里的理发师,是一群聋哑孩子。经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后,他们来到这里,用双手打磨技艺,也打磨着人生的底气。
2023年,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仁寿特校启动了职业高中教育,类似罗茂豪这样“折翼”的残障孩子,正通过职业教育,重新展翅。
从“被照顾”到“能担当”
一所学校的育人之道
仁寿特校是眉山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的223名(含职高生)学生多是孤独症、“唐宝”(唐氏综合征患儿)等智力障碍或听力障碍者。
早在2014年,出于让学生生活自理、融入社会的考虑,仁寿特校就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课程压缩在9年义务教育时段中。截至目前,该校已帮助200多人完成了义务教育。其中26人升入高中继续学习,48人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劳动就业或自主创业。
2023年9月,仁寿特校开设园艺技术、汽车美容与装潢、中餐烹饪、中西面点、美发与形象设计5个专业,启动职高招生。
汽车美容班学生正在学习洗车。
“以前职教课程压缩在义务教育阶段,现在职高部独立招生,孩子们有了完整的3年学习期,学得更系统、专业。”站在职业培训楼前,教导处主任杜琳梅看向学校“学技术能自立”的育人目标,眼里有光。
目前,该校有22名职高学生,另外还有2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上衔接课程。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美术等基础课程后,多数时间便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这里的孩子智力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差异大,有的孩子学削皮要练上百次,学煎蛋要记10多个步骤。但职业教育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定制阶梯’,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登顶路’,让他们‘学做人能自信,学生活能自理,学文化能自强,学技术能自立’。”杜琳梅说。
从“慢艺术”到“能记住”
老师“拆解”无数次,只为学生“独立”一次
职业培训楼的二楼飘着甜香,烘焙教室里,老师曾家立正带着孩子们做月饼。
“饼皮要压成手心大小的圆片,再把蛋黄这么大的馅料填到里面,揉搓,搓成一个圆……”她语速很慢,每个动作拆解成压、捏、揉、推等,向孩子们展示。身旁的“唐宝”学生小凤(化名)慢慢地重复老师的动作,揉搓出一个不标准的圆。
曾老师指导学生做月饼。
曾家立却很高兴,不停鼓励她。“练习了半个月,她能记得步骤操作,并搓出圆来,非常棒!”曾家立说,为了教这些孩子,她进修了面点制作课程,撰写了教学计划和面点配方,适合智力障碍学生掌握。
一楼的洗车房里,另一种“慢”正在发生。老师赵磊正用手语比划“高压水枪”的操作步骤,身后的聋哑学生小林攥着水管,水柱忽高忽低地扫过车身。停!赵磊突然打着手势,并指了指不远处的行人,提示小林(化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教学时,许多细节,赵磊要替学生注意并教给他们。
老师一边将动作拆分示范,一边细致讲解,因为学生听力或智力的缺陷,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十分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却要在老师一遍又一遍耐心教导下才能完成。老师们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慢”的艺术,并相信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正如曾家立所说:“普通孩子学3遍会的动作,他们可能要学30遍、300遍——但第301遍,他们一定能记住。”
从“课堂”到“生活”
他们正在长出“独立的翅膀”
16时30分,罗茂豪给客人吹干头发,对着镜子比划了个“OK”的手势。客人笑着点头,扫码付钱。“一开始我只是被‘美神无声’这个店名吸引,好奇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后来了解含义后,很佩服也想支持他们,因此成了常客。”顾客徐晓凤说,“这些孩子的服务很细致,我很满意。”
美发教师张民说,除去成本,罗茂豪和同学现在月收入能到人均3000多元,高峰期能达到6000多元。“这得益于学校的‘产教融合’模式——我们的美发课不只是教室里的理论课,更是真实的职场练兵场。”张民说。仁寿特校近年来针对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不同类型学生,推出“岗位定制+工学结合”培养体系:前期通过职业测评匹配学生特长,中期则开设相应实践平台,如“美神无声”这样由学校租赁门店,学生负责经营并获得劳动报酬。
罗茂豪用手语表示,最初面对客人他很紧张,现在工作很开心,因为工作意味着有了收入。明年毕业,他想继续做理发师,争取自己也能开店。
“我们不想让‘特殊’成为就业的障碍,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凭本事立足。”杜琳梅说,“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我们也结合专业特点,与眉山优质企业接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更多孩子用双手‘触摸’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