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岁的老丁师傅,地铁站里好端端站着,下一秒,直接给撞飞了,股骨骨折,落下十级伤残。这飞来横祸,谁该买单?你猜怎么着,法院一锤定音:老丁自己,承担七成责任!
两年前,上海地铁8号线,一出真实的“惊悚片”上演。
70岁的老丁师傅,地铁站里好端端站着,下一秒,直接给撞飞了,股骨骨折,落下十级伤残。这飞来横祸,谁该买单?你猜怎么着,法院一锤定音:老丁自己,承担七成责任!
消息一出,网上立马炸了锅。“尊老爱幼哪去了?”“这姑娘撞了人就没责任?”……别急,咱们把监控慢放,仔细瞅瞅。
事儿是怎么发生的?
那天午后,站台根本不挤。地铁到站,门一开,下车的人流和上车的人流,咣当,撞一块了。关键就在于,老丁没在规定的“候车区”老实等着,而是堵在了“下车区”门口,跟着几个人一起往里挤。
就在这时,车里有个姑娘小袁,急着下车。视线可能被挡了一下,没看清门外情况,俩人结结实实撞了个满怀。老人像保龄球瓶似的,应声倒地。
法院为啥这么判?理儿在这呢!
1. 规矩就是规矩:“先下后上”、“黄线外候车”,这跟“红灯停、绿灯行”一样,是地铁站里的铁律。老丁作为老乘客,心里门儿清,却主动站在了最危险的下车区域,这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主动冒险的行为,是出事的主因。
2. “我老我有理”行不通了:法律保护弱者,但绝不惯着“谁弱谁有理”。优先权是给守规矩的人的便利,不是破坏规矩的“特权”。要是谁年纪大谁就能横着走,那公共秩序就乱套了。
3. 地铁公司尽力了:地上划着线,广播里念着,屏幕上播着……该做的提醒都做了。总不能在每个门口派个保安拉着吧?就像老师天天强调不能作弊,你非要偷看,被抓了能怪老师没把你手绑起来吗?
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
· 文明是自觉,不是别人让出来的。 公共场所的安全,靠的是每个人管好自己。
· 别把同情心当免罪金牌。 法律讲的是理,不是谁更惨。这次判例,恰恰是社会的进步。
· 下次等地铁,低头看看脚下那条线。 它不光是条线,更是安全线和文明线。
说到底,七万的赔偿能付,但摔这一跤的教训,更疼。您说,是这个理不?
来源:南方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