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本次行动将着力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煽动网络暴力戾气、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等网络乱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本次行动将着力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煽动网络暴力戾气、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等网络乱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国有11亿多网民,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并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网络空间,我们不难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将“挑动负面情绪”视作流量密码,当成牟利工具:有的假扮高学历外卖骑手,集中发布视频,大肆鼓吹“努力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绝对化、消极化论调;有的借社会热点事件强行关联身份、地域、性别等信息进行标签化、污名化炒作,蓄意挑动群体间矛盾;有的编造“大师”“专家”等虚假身份、人设,围绕就业、婚恋、教育等领域“贩卖”焦虑以带货卖课……这些充满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行为背后,不仅形成了固定的情绪传播模式,更催生出编剧、演员、推手组团协作的黑灰产业链。他们释放的负面情绪如同“毒素”,不仅污染清朗的网络环境,有时还会升级为网络暴力,对我们凝聚社会共识、构建和谐社群关系的危害不容小觑。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形成各方“合力”。网络空间不是负面情绪的“垃圾场”,更不是某些人非法牟利的“演绎场”。此次专项行动,监管部门明确了整治方向与力度,既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也是对网络正向流量观的重申。相关各方要根据新情况、新态势,持续完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恶意挑动情绪的内容,用好法律手段严惩背后的黑灰产业链,让“靠负面情绪牟利”者付出沉重代价,从源头遏制乱象滋生。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平台“把关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底线绝不能失守。当前,一些平台的算法机制仍存在“偏爱极端内容”的错误倾向——越是煽动性强、充满负面情绪的内容,越容易获得算法推荐,这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各大平台须将“内容质量”“价值导向”纳入推荐核心指标,对恶意挑动情绪的账号果断实施限流乃至封号,让积极健康、理性客观的内容获得更多曝光。此外,平台要不断完善举报机制,简化举报流程,让网民能便捷地对不良内容说“不”。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广大网民是网络空间的“使用者”,也是网络环境的“守护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媒介素养”。看到煽动性文章时,敢问一句“信源是否可靠”“是否存在片面解读”;遇到挑动对立的言论时,要想一想“是否有人在带节奏,激化群体矛盾”……当我们都做到“不转发、不点赞、不关注、会举报”,就会让那些靠挑动负面情绪牟利的“黑手”失去生存的土壤。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此次“清朗”专项行动,既是一次对网络乱象的“大扫除”,也是对社会共识的“再凝聚”。唯有识破挑动负面情绪的流量陷阱,用理性思考取代情绪跟风,才能真正守护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凝聚社会共识的“正能量场”。(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