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亚迪直接开出500万悬赏找黑公关线索,这什么概念?就是有人花钱雇水军黑它,而且黑得很专业,很系统,让王传福忍无可忍了。
说到比亚迪被媒体针对这事儿,我在汽车圈混了十几年,见过的腥风血雨可不少。
这次不一样。
比亚迪直接开出500万悬赏找黑公关线索,这什么概念?就是有人花钱雇水军黑它,而且黑得很专业,很系统,让王传福忍无可忍了。
说实话,我刚开始也觉得比亚迪有点小题大做,毕竟哪个车企没被黑过?特斯拉当年进中国的时候,黑料满天飞;蔚来也被各种唱衰过;就连丰田、大众这些老牌,照样有人专门挑刺。
但这次真不太一样。
我翻了翻最近几个月的报道,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关于比亚迪的负面新闻,时间点卡得特别准。每次比亚迪有重大利好消息,比如月销量破纪录、海外市场有突破,紧接着就会有各种”意外”爆出来。
这巧合得让人起疑心。
某个停车场充电起火的事,后来查证根本不是比亚迪的车;西安工厂员工猝死,最后发现跟工作强度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些澄清的声音,传播范围远远没有最初的”爆料”那么广。
你想想,一个企业从零做到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这得踩了多少人的蛋糕?
传统燃油车企业看着不爽,这好理解。人家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技术优势,突然被一个做电池出身的”野路子”给颠覆了,心理落差肯定巨大。特别是那些合资品牌,之前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现在突然发现消费者开始选择国产新能源,这种焦虑感可想而知。
但真正的幕后黑手可能不是这些。
我觉得最大的敌意来源,是比亚迪威胁到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这些集团不只是汽车制造商,还包括传统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甚至是某些依赖石油经济的势力。
你看比亚迪的发展轨迹就明白了。从手机电池起家,到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行业,再到现在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这家公司几乎把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电池、电机、电控、芯片,甚至连玻璃都自己做。
这就很要命了。
传统汽车产业是个高度分工的体系,主机厂负责组装,零部件供应商各司其职,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亚迪这种玩法,等于是要重新洗牌,很多传统供应商的饭碗就没了。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这对某些一直想要中国永远停留在代工组装阶段的势力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你会发现,针对比亚迪的攻击,往往不是单纯的产品层面,而是试图从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甚至是民族情绪等各个维度来进行渗透。
比如质疑比亚迪的海外销量数据,暗示存在水分;比如放大个别质量问题,营造”国产车不如合资车”的刻板印象;比如炒作所谓的”技术路线之争”,试图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生怀疑。
最绝的是,这些黑公关还会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反向操作。一方面煽动”国产车就是好”的极端情绪,然后再通过一些夸大的宣传让人产生反感,最终达到损害比亚迪形象的目的。
这招够阴的。
当然,比亚迪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快速扩张带来的质控风险、供应链管理的挑战、海外市场的文化适应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短板。但把这些正常的企业发展问题,刻意放大、恶意解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觉得比亚迪这次公开悬赏找黑公关,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做法。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至少让那些幕后操盘手知道,想要黑比亚迪是有成本的,而且这个成本可能很高。
真相就是这样,有些人见不得中国企业好,特别是见不得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超越他们。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该来的总会来。
来源:爱学习的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