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刷手机,看到上海一个“40+姐姐群”两千人,周末不是去崇明练飞盘,就是去外滩聊基金,没人提相亲。
40岁还没结婚,我妈天天在客厅叹气,说邻居孙女都会打酱油了。
我刷手机,看到上海一个“40+姐姐群”两千人,周末不是去崇明练飞盘,就是去外滩聊基金,没人提相亲。
那一刻我懂了,不是我不急,是她们把日子过成了我想不到的样子。
去年我回老家,表姐39岁,被舅妈按头去相亲,对方开口就问还能不能生。
表姐当场结账走人,回杭州就把工作辞了,拉着两个闺蜜去云南开民宿。
今年视频,她黑了一圈,在院子里烤咖啡,说账上已经回本一半。
她原话:老娘的钱终于替自己打工了。
数据也怪。2023年报告说40岁以上没结婚的女人冲到18.7%,每五个里就有一个。
我妈说她们可怜,我看到的却是她们体检套餐自己买,一年私教花一万二,房子写自己名,基金账户比我还多。
北京一个姐姐45岁,把唯一住房抵押,贷出来的钱投进新能源基金,半年赚了装修钱,她说押注就押注自己信的未来。
抖音上“中年姐姐”话题34亿播放,点进去不是哭,是她们凌晨两点跳尊巴,汗水甩镜头上。
我跟着练了三天,腰差点断,她们却天天打卡。
后台私信问秘诀,回复就一句:练不动的时候想想前任,一秒满血。
更狠的是学习。
在线教育平台说40到50岁女人报课量一年涨120%,心理学、油画、Python排前三。
我报过插画,班里最认真的是一位48岁大姐,笔记本花花绿绿,老师说她的作业可以直接挂展。
她下班先给爸妈做饭,再给自己上课,凌晨一点交作业,配图文字:画完这张,明天辞职去大理。
有人担心老了怎么办。
广州已经冒出“闺蜜养老”实验,六个姐姐凑钱买同一层,公摊面积改成共享厨房,轮流请阿姨。
她们写了个群规:谁带男人过夜,第二天请全员吃早茶。
医生朋友说,现在主动跑更年期门诊的人数三年翻三倍,不为老公,只为自己睡个好觉。
影视剧也跟上,《四十正好》豆瓣8.4,弹幕里刷得最多的是“原来不是我有病”。
我连夜追完,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结婚证不是保平安的符,是合作合同,违约成本太高,不如自己干。
说到底,她们把中年活成了青春期plus——钱包更鼓,胆子更大,不用写请假条。
看着她们,我突然不怕老了。
不结婚就不结,反正以后跳广场舞,最靓的仔可能就是我。
来源:幸福星球l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