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牵线,名医归乡!姚斌彬:让百姓10元看上专家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5:45 1

摘要:9月23日上午7点半,双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诊室外已排起长队。诊室内,8张治疗床全部满员,身着白大褂的姚斌彬正俯身施针,手指轻捻间,患者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这样的场景,每月都在这里如期上演。

9月23日上午7点半,双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诊室外已排起长队。诊室内,8张治疗床全部满员,身着白大褂的姚斌彬正俯身施针,手指轻捻间,患者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这样的场景,每月都在这里如期上演。

每月两次,雷打不动的回乡之约

今年2月18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姚斌彬名医工作室”在双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姚斌彬在揭牌仪式上动情地说:“世间最难忘的是乡愁,最好听的是乡音。17岁那年,我怀揣梦想离家求学,如今终于能用所学回报家乡。”

工作室成立以来,姚斌彬每月两次雷打不动回乡坐诊。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半,日均接诊60余人次。“今天又看了60多个号,中午12点多才吃上午饭。”中心支部书记高建介绍,“遇到号已约满的情况,姚教授不忍心让乡亲们扑空,总是压缩休息时间为大家加号。”

截至8月底,姚斌彬已在双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患者454人次。让人动容的是,专家号在这里只需10元挂号费,真正实现了“专家技术、基层收费”的惠民承诺。这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针灸推拿学博士、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出诊专家,用仁心仁术在家乡筑起一座医患连心桥。

9月17日,姚斌彬在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第二家基层工作室,形成一南一北两个服务点,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手把手带教,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正骨要用巧劲,而非蛮力。”姚斌彬正手把手指导中心的4名中医师和1名康复技师,传授针灸、推拿及手法运用。作为龙川名医、江都籍医学专家,他尽心尽力带教医生,致力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造福家乡人民。

高建表示,姚教授的到来给中心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他引入的关节复位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创新的治疗理念让慢性病管理有了新思路。“中心还建有中医交流群,医护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请教,姚教授也定期分享最新医学讲座和诊疗经验。”

7月21日,姚斌彬推动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家乡建立京外社会实践基地。今年暑期,10余名来自中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等学院的学子组成实践团,在江都开展知识普及、健康义诊、社会调研等活动。这种校地协同模式,不仅探索了江都中医药文化传播、服务基层群众的新路径,也为学校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根在基层,让中医惠及千家万户

8月30日,姚斌彬参加区卫健委组织的“基层中医药服务日”活动,带队深入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江人民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巡诊中,姚斌彬发现基层患者以颈肩、腰腿疾病居多,通过推拿、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

“我腰疼得不能转动,姚教授在我手上施了两针,我立马就能动了!”患者王先生激动地展示着活动自如的腰部。另一位患者锻炼后出现疼痛,在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无异常,但疼痛感仍未消失。姚斌彬通过手法检查,发现是轻微的关节错位,一推一按便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案例在诊室里比比皆是。

然而,姚斌彬也注意到中医药“成本低、治未病”的优势在基层尚未充分发挥,服务多集中于基础调理,特色疗法应用不足。未来,他计划加强中医特色技法带教,针对本地疾病谱开设专病门诊、专技门诊,让中医药更好惠及群众。

“中医药的根在基层,我的根在江都。”姚斌彬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受益于中医,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江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