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两地学校共论数智时代国防教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5:52 1

摘要:9月24日,“AI赋能强动力 国防教育育新人——数智时代国防教育创新实践交流研讨活动”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育鹰小学启动。来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委会、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携手京冀两地多所小学的校长、教师共同探讨数

9月24日,“AI赋能强动力 国防教育育新人——数智时代国防教育创新实践交流研讨活动”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育鹰小学启动。来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委会、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携手京冀两地多所小学的校长、教师共同探讨数智时代国防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活动以一组充满活力的文体表演拉开序幕,育鹰小学管乐团以激昂旋律奏响迎宾曲,香港手拉手学校学生带来的南拳与花式跳绳刚柔并济,参与九三阅兵的大学生代表以亲身经历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精彩的“开场秀”体现出国防教育扎根青少年群体的生动实践。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主编苏金柱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举办此次活动旨在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通过展示AI赋能国防教育的典型经验,推动中小学校国防教育协同发展,培养具有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鹏、军事专家桑成舟从理论层面提出了专业见解。

田鹏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深刻变革,师、生、机关系已从传统协同转向学生主体的实践探索形态,教育目标从“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创造”,教育形态正从单向传输变为个性主动的三元构建,教育的内容正从静态固化转为动态生成,教育评价正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性形成,教育生态也开始从教育小生态扩展为科技、人才、产业融合的大生态。他强调,要警惕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两面性,如价值对齐偏差、思维惰化、数字鸿沟等问题,并提出了坚持素养为先、开放合作、统分结合、严守底线等六点建议。桑成舟以“人工智能赋能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为题,剖析AI在构建智能学习平台、创设虚实场景、精准推送资源等方面的应用路径,为国防教育的技术赋能提供理论支撑。

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在人工智能教育和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育鹰小学传承国防基因,通过数智技术赋能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及资源整合,形成系统化、高质量的国防育人体系。会上,育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芳以“AI+国防教育新实践 数智赋能育新人”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国防+”“数智+”双轮驱动的实践成果。据介绍,学校构建了“三段五力”目标体系、“四层两合”课程体系、“四维联动”实施体系,开发“智趣小鹰”数字人助教,打造跨学科AI教学案例。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表示,在数智时代,育鹰小学以AI赋能传统国防教育,既传承精神又融入科技认知,培养青少年对国防与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理解。她希望学校以AI赋能课程建设、教学评价等全环节,形成可推广的“育鹰经验”。同时,学校应联动周边空军资源及高校、科研院所,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国防教育生态,筑牢国家安全基石。

在圆桌研讨环节,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小学书记、校长高彦芹,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德育副校长孙娜等,与育鹰小学师生、家长代表围绕跨区域国防教育协同发展、家校社共育等话题展开交流。

当天还同步开展了10节国防教育现场课,覆盖道德与法治、信息科技、数学、英语等多学科。信息科技课上,赵林林老师带领学生破解“瓷韵中的算法密码”,通过青花瓷纹样识别算法逻辑,感悟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体育与健康课中,李雅瑄老师设计“侦察兵大比武”投掷游戏,结合AI动作捕捉技术实时反馈投掷角度与力度;英语课上,赵建英老师的“Andy’s Diary”展示课,通过AI翻译工具分析战地日记中的家国情怀。

在同步开展的“AI赋能国防教育”分论坛、“人工智能赋能各学科教学案例交流”分论坛上,来自育鹰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集团)、保定师范附属小学、保定小学的教师分享了各自的实践案例。

来源:现代教育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