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这样的场景在全国越来越常见,民政部7月发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活动
“大雪天路滑,15个同学一个没缺课,最年长的都快70岁了。”石家庄的云菲说起老年大学的课,至今觉得感动。
2025年,这样的场景在全国越来越常见,民政部7月发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可一边是高端养老院床位空着,一边是失能老人没人照料;一边是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一边是合适的兴趣班找不到。这万亿级的“银发经济”,到底该怎么满足老人的真实需求?
如今的老人早不是只图吃饱穿暖了。重庆的周周退休后报了葫芦丝、摄影、走秀三门课,还额外学英语网课,“就想把年轻时没机会学的补上”。
DeepSeek2025年的报告里说,60后“新老年”的精神文化消费占比预计会涨到35%,书画、艺术鉴赏这些领域每年增速都超30%。
老年人练书法
可供给端偏偏跟不上。教育专家熊丙奇就指出,很多地方政府办的老年大学就一两所,2023年秋季招生时,不少学校网上名额几分钟就抢光,线下排起长队。
更头疼的是供给“一刀切”:要么是太贵的高端服务,要么是简单的基础保障,像云菲想要的文学鉴赏课、周周需要的进阶乐器课,根本没地方学。还有些不良商家炒作“高端养老”概念,骗了钱就跑路,让老人不敢轻易消费。
老年活动
要解决这问题,得从供给侧下功夫。202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已经明确方向,结合各地实践,这四条路最管用:
政府先把需求分清楚:兜底型的给困难老人,比如失能老人的专业照料,由财政托底;普惠型的像社区兴趣班、平价护理,给补贴支持;
高端型的如定制康养、艺术深造,交给市场。2025年不少地方已经这么做了,比如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免房租,给高端康养项目简化审批,让不同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服务。
国企、民企、社会组织各司其职才高效。国企带头做基础服务,比如在社区建日间照料中心;民企则钻细分领域,量子之歌旗下的千尺学堂就靠书法、钢琴课火了,2024年一季度营收涨了31.8%,净利润近千万;
社会组织补短板,比如给独居老人做心理疏导。红松学堂这样的平台还拿到了经纬创投的融资,证明资本也看好这条赛道。
现在的“老人模式”太敷衍,无非是字变大点,根本没用。千尺学堂的举措颇具借鉴意义。其打造适老化学习工具,采用直播与社群结合的授课模式,让老人足不出户便可学习,还能与同窗交流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老年活动
通过大数据分析老人的喜好,精准推课程,喜欢旅游的推摄影课,想带孙辈的推早教课,比盲目开课管用多了。
最怕的就是老人被骗。现在多地开始搞专户监管,养老机构的钱专款专用,防止跑路;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检查,虚假宣传一查一个准。行业协会也建了信用名单,靠谱的机构上榜,有问题的拉黑,让老人消费更放心。
做好供给,不光能让老人过得舒心,更能拉动经济。CIC灼识咨询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能到19.1万亿元,占总消费的27.8%;还有机构更乐观,说能突破30万亿元。
这股力量已经显现。量子之歌靠千尺学堂积累了1亿用户,从兴趣学习切入,慢慢拓展到健康、旅游等领域,成了“银发经济”的排头兵。
老人瑜伽课
老年兴趣教育这一个细分赛道,就涌现出兴趣岛、糖豆广场舞等一大批平台,连非遗剪纸、扎染都成了热门课程。
云菲的话道出了关键:“我们这代人有钱有闲,就看企业能不能做出合心意的东西。”当政策托底、市场发力、技术赋能、制度护航。
3.1亿老人的需求被满足时,银发经济不仅能让“老有所乐”成为现实,更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毕竟,让老人过得好,本身就是最实在的发展。
来源:暮时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