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声学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人耳听声范围、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控制等),生成以下专项训练题。题目覆盖高频考点、变形应用和创新结合热点。
基于声学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人耳听声范围、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控制等),生成以下专项训练题。题目覆盖高频考点、变形应用和创新结合热点。
1. 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物体运动
B. 物体振动
C. 能量传递
D. 介质波动
答案:B(依据: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A. 340 m/s
B. 1500 m/s
C. 5000 m/s
D. 3×10⁸ m/s
答案:A(依据:声速在15℃空气中为340 m/s)
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 低于20 Hz
B. 20-20000 Hz
C. 高于20000 Hz
D. 任意频率
答案:B(依据:人耳可听频率为20-20000 Hz)
4. 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是
A. 无振动源
B. 无介质
C. 温度太低
D. 频率过高
答案:B(依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介质)
5. 回声被听到的条件是回声比原声晚到至少
A. 0.01 s
B. 0.1 s
C. 1 s
D. 10 s
答案:B(依据:回声需晚于原声0.1 s以上)
6. 利用回声测距时,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耗时2 s(空气中声速340 m/s),障碍物距离为
A. 170 m
B. 340 m
C. 680 m
D. 1360 m
答案:B(依据:s = vt/2 = 340 × 2 / 2 = 340 m)
7. 超声波是指频率
A. 低于20 Hz
B. 20-20000 Hz
C. 高于20000 Hz
D. 任意值
答案:C(依据: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8. 次声波可用于监测
A. 人体健康
B. 火山爆发
C. 通信信号
D. 音乐音调
答案:B(依据:次声波用于监测自然灾害)
9. 噪声控制方法中,“在声源处减弱”的例子是
A. 戴耳罩
B. 安装隔音墙
C. 禁止鸣笛
D. 植树造林
答案:C(依据:控制噪声三途径:声源处、传播中、人耳处)
10. 声音的三特征不包括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D(依据:乐音三特征为音调、响度、音色)
11.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最快的是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一样快
答案:A(依据:声速固体 > 液体 > 气体)
12. 频率为50 Hz的声音属于
A. 超声波
B. 次声波
C. 可听声
D. 噪声
答案:C(依据:20-20000 Hz为可听声)
13. B超检查身体利用的是
A. 次声波
B. 可听声
C. 超声波
D. 噪声
答案:C(依据:超声波用于医疗诊断)
14. 噪声的强弱等级单位是
A. Hz
B. dB
C. m/s
D. N
答案:B(依据:噪声以分贝(dB)为单位)
15. 70 dB的噪声环境会
A. 干扰谈话
B. 损伤听力
C. 理想安静
D. 无影响
答案:A(依据:70 dB干扰谈话)
16. 音调高低取决于声音的
A. 振幅
B. 频率
C. 介质
D. 速度
答案:B(依据:音调由频率决定)
17. 声音的响度与相关
A. 振动频率
B. 振幅大小
C. 传播介质
D. 温度高低
答案:B(依据:响度由振幅决定)
18. 人耳分辨声音方向依靠
A. 双耳时间差
B. 单耳强度
C. 频率差异
D. 介质类型
答案:A(依据:双耳感知微小差异判断方向)
19. 声呐设备利用声波
A. 传递信息
B. 传递能量
C. 产生热量
D. 改变频率
答案:A(依据:声波可传递信息)
20. 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是
A. 减少振动
B. 阻碍传播
C. 人耳防护
D. 降低频率
答案:B(依据:传播过程中阻碍噪声)
1. 原题: 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340 m/s,计算100 m距离传播时间。
变形: 声音在25℃空气中速度变为346 m/s(温度每升1℃声速增0.6 m/s),计算100 m距离传播时间。
答案: t = s/v = 100 / 346 ≈ 0.289 s
2. 原题: 人耳听声范围为20-20000 Hz。
变形: 某动物可听频率为10-50000 Hz,其能听到超声波吗?
答案: 是(因50000 Hz > 20000 Hz)
3. 原题: 回声测距中,声波往返时间2 s(声速340 m/s)。
变形: 在水中声速1500 m/s,声波往返时间0.5 s,求距离。
答案: s = vt/2 = 1500 × 0.5 / 2 = 375 m
4. 原题: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变形: 某设备发射频率为25000 Hz的声波,属于超声波吗?
答案: 是(25000 Hz > 20000 Hz)
5. 原题: 噪声70 dB干扰谈话。
变形: 在90 dB环境下,可能发生什么?
答案: 损伤听力(依据:80 dB以上损伤听力)
6. 原题: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变形: 在铁中声速5200 m/s,空气中340 m/s,相同距离传播时间比?
答案: t_铁 / t_空 = v_空 / v_铁 = 340 / 5200 ≈ 0.065
7. 原题: 次声波用于监测火山爆发。
变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能否用于地震预警?
答案: 是(次声波可监测地壳运动)
8. 原题: 音调由频率决定。
变形: 某声音频率从200 Hz增至400 Hz,音调如何变化?
答案: 升高(频率翻倍,音调升高)
9. 原题: 控制噪声在声源处减弱。
变形: 工厂安装消声器属于哪种途径?
答案: 声源处减弱
10. 原题: 声波可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
变形: 次声波武器利用声波什么特性?
答案: 传递能量(次声波作为能量载体)
1. 热点:2025年智能城市普及AI声控设备
某智能音箱需识别20-20000 Hz声音,但城市背景噪声为60 dB。设计一个方案减少噪声干扰,并解释原理。
答案: 方案:在传播过程中安装隔音材料。原理:阻碍噪声传播(依据:噪声控制三途径)。
2. 热点:2025年全球地震频发
次声波监测网检测到频率为10 Hz的信号,距离震源100 km(声速340 m/s)。计算信号传播时间,并说明为何次声波适合此应用。
答案: t = s/v = 100000 / 340 ≈ 294 s;次声波传播远、穿透强,适合监测地壳振动。
3. 热点:2024年奥运会使用声学裁判系统
游泳比赛用超声波测速仪(水中声速1500 m/s)。若运动员游50 m耗时25 s,仪器发射至接收声波时间差0.02 s,计算实际速度并分析误差。
答案: 仪器测速 v = s/t = 50 / 25 = 2 m/s;声波时间差用于校准位置,误差源于水波干扰。
4. 热点:2025年火星探测任务
火星大气稀薄,声速仅为240 m/s。宇航员需通话,但设备延迟0.5 s。解释延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 原因:声速低导致传播慢;方案:用电磁波通信(真空传声无效,需替代介质)。
5. 热点:2025年新能源汽车降噪技术
电动车噪声主要来自电机(频率500 Hz)。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隔音效果,需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答案: 控制变量:声源强度、距离;方法:用分贝仪测量材料前后噪声值,比较降噪率。
此套组覆盖声学核心考点,训练时建议结合实验理解概念。
来源:诺贝诗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