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岛中山路的烟火气里,143号的海滨食品总店如同一位沉默的时光见证者。柜台前,白发老人攥着油纸包,仔细挑选着海参;年轻游客举着手机,对着“海滨小金”的招牌拍照打卡——这家始于1925年的“中华老字号”,正以跨越世纪的坚守与创新,在老城焕新的浪潮中书写着新的篇
在青岛中山路的烟火气里,143号的海滨食品总店如同一位沉默的时光见证者。柜台前,白发老人攥着油纸包,仔细挑选着海参;年轻游客举着手机,对着“海滨小金”的招牌拍照打卡——这家始于1925年的“中华老字号”,正以跨越世纪的坚守与创新,在老城焕新的浪潮中书写着新的篇章。
百年商道:从“万源永”到“海滨小金”的传承密码
1925年的青岛,江浙商人王少乾、洪荣芳与张根睦在山东路(今中山路)创办“万源永”南货铺时,或许未曾想到,这个取意“万源辏集、年永财广”的商号,会成为延续百年的城市味觉记忆。当年的店铺里,贵州茅台、金华火腿与福建桂圆琳琅满目,就连武侠小说大家王度庐都常来茶室构思情节,为这家南货铺增添了几分文人气息。
历经岁月更迭,商号几易其名:1938年更名为“三阳海味食品号”,1958年随时代浪潮改称“跃进食品店”,1984年正式定名“海滨食品商店”。但无论招牌如何变换,“诚信为本、货真价实”的商道从未改变。1956年公私合营时,资方代表李良资等人每年领取的定息最多不过三五元,却依然恪守着“称平足两、童叟无欺”的祖训;1992年全国海米质量大检查中,海滨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合格单位之一,让“买放心食品到海滨”的口碑传遍岛城。
1998年,随着“海滨小金”品牌的诞生,这家老字号迎来了质的飞跃。以真爱、真品、真情、真知的“四真服务”为内核,以知识服务为特色,“海滨小金”不仅成为全国首批注册的服务商标,更让“买海参、到海滨、找小金”的口号深入青岛人的骨髓。如今,站在柜台后的服务员仍会耐心讲解海参发制技巧,这种代代相传的细致服务,正是百年商道的生动注脚。
破局之路:从单店经营到产业链布局的革新
在计划经济年代,海滨食品曾长期困于“大锅饭”的桎梏,直到1984年李立明当选总经理,这家老店才真正迎来改革的春天。这位曾当过搬运工、售货员的“第三代掌门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推动企业转型:1991年率先推行“四放开”改革,破除铁饭碗;1994年开设青岛第一家专业食品超市,引领行业业态革新;1995年至1998年实施“三向三进”战略,四年间将连锁门店拓展至60余家,成为“青岛小型商业快速发展的一面旗帜”。
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海滨并未止步于规模扩张,而是前瞻性地布局产业链。2003年,公司斥资建立海参养殖基地与加工中心,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把控;2014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建蓝色海洋食品联合研发中心,让老字号牵手“国字号”科研力量。在位于青岛的加工基地里,低温熟化工艺与冷风干燥技术正将海参的营养价值最大化,而“六级把关、八项措施、十道工序”的质量体系,则为每一份产品贴上了安心标签。
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海滨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如今,“海滨小金”海参已涵盖纯淡干、即食等8大系列1000余个品种,不仅斩获“中国驰名商标”,更成为国家海参标准制定单位之一。正如海滨食品总经理李园所言:“我们的标准要高于行业基本标准,这是老字号的责任。”
当下深耕:以海参为核心的海产品现代化经营矩阵
在百年传承的基础上,海滨食品以“海滨小金”为核心,构建起覆盖水产养殖、加工、销售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传统零售向全产业链运营商的转型。
在源头把控上,海滨食品拥有自己的海参养殖基地,如山东蓬莱自有有机牧场、辽宁凌海捕捞基地、辽宁大连捕捞基地、青岛捕捞基地选用天然无公害水域,严格筛选生长期三年以上的优质参苗。基地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定期监测水质与生长环境,确保每一只海参都符合"天然、健康"的标准。这种对源头的严苛要求,延续了"万源永"时期"货真价实"的经营理念,也为后续加工环节奠定了品质基础。
加工环节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建成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配备海参专用加工设备。以"海滨小金"即食海参为例,采用低温熟化工艺与冷风干燥技术,在保留海参营养成分的同时,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十道工序"严格管控:从活体宰杀、快速脱水到低温链操作、专业分拣,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经营模式上,"海滨小金"突破传统零售局限,创新推出"知识服务+会员体系"的现代服务模式。在门店,专业的养生顾问会为顾客提供海参发制技巧、食用方法等知识讲解;针对会员,还提供免费代客发制、专家定期讲座、免费送货上门等增值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线下以标准化精品专卖店为依托,打造"青岛特产体验中心";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这种"传统品质+现代服务+数字化营销"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海滨小金"在海产品领域持续领跑,成为青岛海参行业的标杆品牌。
未来展望:打造中山路旅游必到地与青岛特产新地标
随着青岛中山路改造工程的推进,海滨食品正以“海滨小金”为核心,全力打造集特产销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消费地标。
2007年,海滨食品对中山路143号总店进行大规模改造,焕然一新的门店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橱窗里,“老丈鲅鱼”伴手礼诉说着青岛的渔家文化;货架上,“易之参”速发海参满足着游客的便捷需求;店内还设置了文化展示区,通过老照片、老物件,讲述海滨食品的百年历史。
未来,海滨食品将进一步丰富青岛特产产品线,除了核心的海参产品,还将引入本地特色产品,打造“青岛特产一站式采购平台”。同时,依托与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合作,研发更多高附加值的海洋食品,如海参保健品、即食海鲜零食等,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作为中山路“旅行必到一站”,海滨食品正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着老城的复兴。每逢节假日,许多市民带着孩子重返这里,在熟悉的点心香气中寻找童年记忆;而更多的游客则将“海滨小金”海参作为伴手礼,让青岛的味道随旅途传播。这种“老记忆与新体验”的碰撞,恰是海滨与中山路共生共荣的生动写照。
城市共生:老城焕新与百年老店新生的双向奔赴
暮色中的中山路,光影在路面缓缓流动,与海滨食品总店的橱窗陈设相映成趣。2023年,青岛中山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这条百年老街重新焕发活力,而与之相伴的海滨食品,也以“海滨小金”为载体,完成了从传统老店到现代化品牌的蜕变。
如今,漫步中山路,总能看到市民与游客驻足海滨食品总店前。白发苍苍的老人会指着橱窗里的海参,向孙辈讲述当年凭票购买的往事;年轻情侣则在“海滨小金”的招牌下拍照,打卡这份“青岛味道”。这种跨越代际的情感连接,让海滨食品成为青岛人心中的“味觉地标”。
佳节将至,中山路的灯笼次第亮起,海滨食品店内也摆满了节日礼盒。“来中山路,总要到海滨看看。”这是青岛人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对这家百年老店的最好认可。从1925年的“万源永”到如今的“海滨小金”,海滨食品的百年历程,既是一部企业的奋斗史,更是青岛商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缩影。
站在新的起点,“海滨小金”正以坚守的初心与创新的勇气,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前行。未来,这家百年老字号将继续深耕海产品领域,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与创新服务模式,打造“青岛优品”新名片,让更多人感受到青岛的味道与温度。
来源:青岛新闻网在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