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案中网暴熊达博士者终于受到惩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2:15 1

摘要:劳荣枝案因案涉久远,且涉及复杂的法律争议与社会伦理讨论,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在公众理性探讨案件细节、法律界严谨分析司法程序的同时,网络空间里却滋生出一股恶意的 “浊流”——“厦门军雷侦探社 007” 账号运营者江某某,以 “伸张正义” 为名,却为了自己的经济收

劳荣枝案因案涉久远,且涉及复杂的法律争议与社会伦理讨论,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在公众理性探讨案件细节、法律界严谨分析司法程序的同时,网络空间里却滋生出一股恶意的 “浊流”——“厦门军雷侦探社 007” 账号运营者江某某,以 “伸张正义” 为名,却为了自己的经济收益,行 “网络霸凌” 之实,将劳荣枝案名誉律师熊达博士、劳荣枝案心理顾问王和初老师(神思妙想侠)拖入网暴漩涡,用极端手段实施长达 8 个月的恶意攻击,让两位专业人士承受着无妄的人身诋毁。

江某某的网暴行为并非零星的情绪宣泄,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 “舆论围剿”。2023 年 1 月,他在西瓜视频注册 “厦门军雷侦探社 007” 账号后,便将矛头直指熊达博士。起初,他只是发布短视频,用 “狗屁律师”“没资格替坏人辩护” 等粗暴言论攻击熊达博士的执业选择,可随着视频播放量上涨,他的自媒体开始有了收益,为了捞钱,他的行为愈发肆无忌惮,甚至专门策划了 “熊达律师执业黑料” 系列视频,从 1 月到 8 月,累计发布 327 条针对熊达博士的内容,覆盖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三大平台,为了把事搞大,扩大影响,并且还雇佣水军,花钱请人作证

在这些视频里,江某某的恶意层层升级:他先是截取熊达博士在法律研讨会上的发言片段,掐头去尾后配上 “替凶手洗白” 的标题,误导观众认为熊达博士 “无视受害者痛苦”;随后又捏造 “学历造假” 谣言,声称 “熊达的博士学位是花钱买的,根本没在正规院校就读”,在多个平台传播。

更恶劣的是,他将熊达博士的职业身份与劳荣枝案强行捆绑,编造出 “熊达收了劳荣枝家属巨额律师费,还与劳荣枝有不正当关系” 的低俗谣言。

除了公开造谣,江某某还采取 “私信骚扰 + 煽动网暴” 的双重手段。他通过账号后台收集关注者信息,筛选出对劳荣枝案持极端态度的网友,私信发送 “熊达就是帮凶,一起举报他” 的煽动性内容,并提供熊达博士的工作单位、公开联系方式,教唆他人 “打电话骂他”“去律所门口抗议”。

据熊达博士后来提交给法院的证据显示,那段时间他每天能收到数十个陌生骚扰电话,律所也多次接到匿名威胁,甚至有网友在他的社交账号下留言 “祝你出门被车撞”“赶紧辞职别丢律师的脸”,严重扰乱了他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与此同时,劳荣枝案心理顾问王和初老师也未能幸免。通过大量的网络暴力攻击,导致王和初老师的咨询工作室还接到了恶意电话,个人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这场铺天盖地的网暴,熊达博士与王和初老师没有被恐惧击退。起初,熊达博士曾尝试通过平台投诉删除不实视频,也私信要求江某某停止攻击,但江某某不仅拒不配合,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发布视频嘲讽 “你有本事去告我啊”。正是这种嚣张态度,让两位受害者下定决心用法律捍卫权益 —— 他们分别整理了网暴证据:熊达博士将 327 条恶意视频逐一录屏,统计播放量、点赞量等传播数据,收集骚扰电话记录与私信截图;王和初老师也将其网暴的聊天记录取证向有关部门报案,且已受理。2023 年 9 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随后受理了熊达博士诉江某某侮辱、诽谤一案。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审理,法院于2025年 9 月 25 日作出一审判决。庭审中,江某某虽辩称 “自己只是发表个人观点,没有造谣”,但法院经核查确认:他发布的 “学历造假”“不正当关系” 等内容均无事实依据,属于恶意捏造;“狗屁律师”“人渣” 等表述已超出合理批评范畴,构成侮辱;且他在 2023 年 7 月曾因同类行为被平台行政处罚后,仍继续发布恶意内容,主观恶性明显。最终,法院认定江某某的行为已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数罪并罚判处其管制一年(其中侮辱罪判处管制八个月,诽谤罪判处管制八个月)。目前,王和初老师的案件仍在进一步处理中,法律界人士分析,结合现有证据,江某某大概率还将面临新的法律追责。

这起案件的判决,不仅是对江某某个人的惩戒,更给所有遭遇网络暴力的人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如今,网络空间的自由,常常被误解为 “可以随意发言”,但事实上,言论自由的边界是 “不伤害他人权益”。江某某的结局证明,无论是编造谣言、恶意谩骂,还是教唆他人实施网暴,只要突破法律底线,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对于每一位可能面临网暴的人来说,熊达博士与王和初老师的维权经历也提供了清晰的应对思路:遭遇网暴时,首先要及时留存证据,包括恶意内容截图、传播数据、骚扰记录等;其次可通过平台投诉、报警等方式制止侵害;若权益受损严重,应果断提起诉讼,让网暴者承担法律责任。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恐惧与退让只会助长恶行,唯有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才能让正义照亮每一个被网暴阴影笼罩的角落。

愿这起案件能成为一面镜子,既警示那些妄图通过网暴发泄情绪、博取流量的人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也鼓励更多受害者 “别怕,法律会为你撑腰”。让我们共同抵制网络暴力,用理性与法治守护一个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

来源:人性智慧心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