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军师”华与华多个设计撞脸知名品牌LOGO,曾陷抄袭争议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3:00 2

摘要:“这不是换了颜色的猫头鹰吗?”“舔舌头的小女孩和不二家也太像了!”随着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大战”发酵,作为西贝“军师”的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被网友扒出多个设计案例陷入“撞脸”争议。从得到的猫头鹰LOGO到雪海梅乡的女孩形象,这些曾被冠以“超级符号”之名的设计

“这不是换了颜色的猫头鹰吗?”“舔舌头的小女孩和不二家也太像了!”随着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大战”发酵,作为西贝“军师”的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被网友扒出多个设计案例陷入“撞脸”争议。从得到的猫头鹰LOGO到雪海梅乡的女孩形象,这些曾被冠以“超级符号”之名的设计,如今因与知名品牌高度相似站上风口,让这家收费千万的咨询巨头深陷抄袭质疑的漩涡。

此次引发热议的“撞脸”案例,几乎覆盖了华与华近年的核心设计成果。2018年为得到App设计的橙色猫头鹰LOGO,被指与美国莱斯大学校徽的猫头鹰元素高度重合——前者宣称灵感源自古雅典城邦币,经放大头部、简化羽毛改造而成;后者则早将雅典猫头鹰作为校徽次要标识,盾牌轮廓与鸟类形象的组合逻辑如出一辙。2024年推出的雪海梅乡LOGO更显尴尬:设计思路中“梅花符号+舔舌头表情”的组合,与日本不二家传承近70年的“牛奶妹PEKO”吐舌形象形成直观呼应,仅将标志性发型替换为花瓣元素。此外,七猫小说的“大眼猫”LOGO被指神似天猫标识,水星家纺2020年的超级花边图案则被吐槽是“巴宝莉的符号+爱马仕的颜色”,最终该设计悄然下架,案例介绍也从官网消失。

这些相似绝非偶然,而是暴露了其“超级符号”理论的深层矛盾。华与华创始人华杉曾提出,超级符号要“嫁接文化原力”,通过借用大众熟悉的符号降低认知成本。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借用”常游走在借鉴与抄袭的灰色地带:为厨邦酱油设计的绿格子包装,与早于其使用类似元素的安井食品形成视觉重叠;给西贝打造的“我爱莜”符号,直接脱胎于纽约城市标识“I ❤️ New York”的结构框架。更值得玩味的是,面对质疑时,华与华往往以“私有化改造”“文化原力嫁接”辩解,却回避了核心设计元素的独创性问题。

法律层面的模糊性更让争议难有定论。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指出,LOGO侵权的核心判断标准是“是否导致消费者混淆”,需从整体外观、使用场景等维度综合考量。以得到与莱斯大学的案例为例,二者分属知识付费与教育领域,类别差异降低了混淆风险;但雪海梅乡与不二家同属食品行业,相似的孩童形象确实存在侵权隐患。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常俊虎律师进一步明确,抄袭与借鉴的分界在于“是否挪用核心独创性部分”,若仅在他人构思基础上简单修改,即便未构成法律侵权,也难脱创意匮乏之嫌。

此次争议的爆发,实则是华与华口碑崩塌的延续。此前为西贝设计的“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广告语,因涉嫌虚假宣传被商标局裁定无效;预制菜危机中,其指导的“硬扛消费者”策略导致西贝日损百万营业额,被罗永浩直言“支招纯扯淡”。而设计领域的“撞脸”争议,更让外界对其“千万咨询费”的价值产生怀疑——网友发现,从红绿格子到文字排版,华与华常重复相似设计框架,所谓“超级符号”沦为可复制的“换皮套路”。

当设计界对“原创底线”的讨论升温,华与华的困局具有行业警示意义。对品牌方而言,此次事件敲响了风险警钟:若采纳的设计存在侵权隐患,企业可能与设计方共同承担法律责任。对整个设计行业来说,这更印证了“创意不能走捷径”——真正的超级符号,应源于独特的品牌洞察与原创表达,而非对既有标识的简单嫁接。

目前,涉事品牌尚未就“撞脸”问题回应,华与华官网仍保留相关案例介绍。但这场争议已超越单一设计的对错:当“文化原力”成为抄袭的遮羞布,当“超级符号”沦为复制的借口,最终消耗的不仅是一家咨询公司的信誉,更是整个行业的创意生态。正如业内所言:“千万咨询费买不来的,是对原创的敬畏之心。”

来源:阿峰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