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之路:为何陈独秀与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0:07 1

摘要:毕竟17世纪中叶开始,西方那些国家靠资产阶级革命变了天,又靠工业革命把生产力提上去,还到处殖民攒了不少钱,先一步实现了现代化。

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位近代思想大佬,早期其实都觉得中国要搞现代化,照着西方抄就行。

毕竟17世纪中叶开始,西方那些国家靠资产阶级革命变了天,又靠工业革命把生产力提上去,还到处殖民攒了不少钱,先一步实现了现代化。

那时候“现代化=西方化”的想法,在知识分子圈里特别流行,他俩也不例外,一开始都主张“拿来主义”,把西方的东西直接往中国套。

说实话,早期他们这么想真不奇怪,毕竟当时中国太落后了,看着西方强,自然就觉得学西方准没错。但后来慢慢发现,这路子走不通。

本来想照着西方的模式搞,就能让中国摆脱落后,可实际情况是,学来学去,中国该乱还是乱,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复辟逆流不断,根本没见着现代化的影子。

真正让他俩对西方改观的,是1914年爆发的一战。这场仗打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被彻底暴露出来,之前吹的“人道”“平和”,全成了空话。

陈独秀在《新青年》宣言里直接痛斥“军国主义与金力主义”造的孽,说这些东西早该扔了。

李大钊更直接,他看了《凡尔赛和约》后,说那就是“强盗政府的假招牌”,弱国的自由和权利,全成了列强分赃的牺牲品。

巴黎和会更是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列强明明看着日本要欺负中国,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一下,他俩彻底明白,西方根本不是什么“救世主”。

老实讲,能及时从对西方的幻想里醒过来,这点特别难得。

很多人当时还抱着“西方什么都好”的想法不放,可他俩不一样,看到不对就敢改,不像有些人为了面子硬撑,他们是真为了中国的未来,怎么对就怎么来。

这时候,他们开始琢磨,中国的现代化到底该走哪条路?

总不能一直跟着西方走歪路吧?就在这个迷茫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他们新的方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成功,大家才发现,原来现代化不止西方一条路。

列宁说的“落后国家也能先搞社会主义革命”,还真在俄国成了现实,无产阶级拿了政权,搞起了新的社会制度。

李大钊一看就特别兴奋,他写文章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还说这场革命是“人道、平和、公理的胜利”。

陈独秀也觉得俄国革命不一般,说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说不定比法国大革命还大。

本来马克思的名字和思想,1899年中国人就知道了,但那会儿也就随便提提,没真当回事。十月革命后不一样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在中国传播。

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这些理论讲得明明白白;陈独秀也在《新青年》上大力宣传,俩人一唱一和,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撒了出去。

更让他们坚定的,是苏俄对中国的态度。

1919年、1920年,苏俄两次发宣言,说要废除之前帝俄在中国的特权,还想跟中国好好建交。这跟西方列强动不动就抢中国利益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很显然,他俩这时候心里有数了:社会主义这条路,不仅理论上站得住,实际里还能得到支持,比跟着西方强多了。

后来到了五四运动之后,他俩干脆开始筹备建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现代化才算真正走上了对的路。

现在回头看,他们当时的抉择不是拍脑袋来的,是真的摸透了中国的情况,中国不是西方,不能照搬人家的模式,得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他俩的相似之处,从来不是简单的“想法一样”,而是都能从实际出发,为中国的未来找方向。从信西方到疑西方,再到认准社会主义,每一步都透着对国家的负责。

毫无疑问,他们的选择不仅改变了当时中国的走向,也为后来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底子。要是没有他们当时的清醒和果断,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说不定还要走更多弯路。

来源:春春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