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姐俩一起卖两元塑料勺,最后闹到法院,连60万奔驰都要分,值吗?
“亲姐俩一起卖两元塑料勺,最后闹到法院,连60万奔驰都要分,值吗?
”
2016年,深圳龙华,刘英把亲妹刘玉莲拉来合伙,口头说给干股,没写纸。
10个月后,刘英被踢出门,账上写着“亏损”,门口却停着一辆奔驰。
她怒了,告到法院,要分车、分钱、分利润。
官司打了两轮,2020年终审落槌:没合同,算合伙,利润按同行平均砍一刀,妹妹补姐姐8.6万。
奔驰归妹妹,姐姐拿了个零头。
8.6万,连奔驰两条轮胎都买不到,却买断了二十多年的姐妹情。
判决书下来那天,刘英老公在法院门口点了根烟,第一句话是:“早让她写协议,她偏说‘亲姐妹签什么字’,现在好,字没签,情也没了。
”
刘玉莲那边更绝,2元店疫情那年直接改成社区团购,老公当团长,老婆管账,再没让第三个人碰过钱。
奔驰卖了,换成一辆二手五菱,剩下钱拿去付货款,生意反而稳了。
姐姐后来自己开了家便利店,门脸小,货也普通,但墙上贴着A4纸:
“本店与亲属无关,谢绝口头入股。
”
字是打印的,框是手画的,红笔描了三遍,像血条。
大哥刘强最机灵,2019年带媳妇回广西种百香果,直播卖,一年流水两百多万。
被问起深圳往事,他咧嘴一笑:“我妹俩打架那天我就明白,亲兄弟明算账,古人不骗人。
”
深圳大学法学院去龙华调研,把她们家写进报告:
83.7%的亲属合伙没合同,100%的翻脸都是因为“当初信的是血缘,不是条款”。
法院现在把这份报告当教材,调解室直接甩模板:
出钱多少、谁干活、怎么分、怎么散、吵架去哪告,一页纸写满,免费公证。
用了模板的,纠纷率掉六成。
两元店倒了一大片,2023年比2017年少四成。
还活着的,要么涨价变十元店,要么搬去拼多多,要么学刘玉莲,拉微信群卖菜。
没人再提“干股”俩字,听着像笑话。
回头看,姐妹俩其实都赢了,也都输了。
赢了钱,输了人。
8.6万,买不回一起蹲在地上数吸管的那晚。
所以,别再说“先做生意再补合同”,感情烫手,钱更烫手。
真想让亲情长寿,先把丑话写在前头,再一起赚钱。
毕竟,法院只能分钱,分不了心。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