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上许多人总把幸福系于外物,系于他人。期待伴侣给予温暖,期待子女带来慰藉,期待社会给予认可。
陶虹说:“你的幸福不应该由别人给,而是自己创造。”这是倡导情感独立与自我负责。
世上许多人总把幸福系于外物,系于他人。期待伴侣给予温暖,期待子女带来慰藉,期待社会给予认可。
这原本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若是把幸福的根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便如同在沙滩上建塔,根基不稳,一阵风浪就能摧毁。
依赖他人给予的幸福,终究是脆弱的。 人心会变,关系会变,环境也会变。
今日的甜言蜜语,明日可能变成冷言冷语;今日的亲密无间,明日可能渐行渐远。
若将自己的幸福全然托付给这些变化无常的外在因素,岂不是将自己置于风雨飘摇之境?
真正的幸福,应当像一口自涌的泉眼,从内心深处源源不断地涌出。它不依赖别人是否对你微笑,不依赖际遇是否顺利,甚至不依赖身体健康与否。
这种幸福源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对世界的平和接纳。
如何才能创造这样的幸福?我以为,首要的是建立内心的秩序。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人若不能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纵有万贯家财、满堂儿孙,也难有真正的安宁。
修身不是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日日不断地反省、调整、提升,使自己的内心逐渐清明、丰盈。
其次要学会独处。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能力,一种与自己和谐相处的能力。
许多人害怕独处,一有空闲就要找各种消遣,把自己沉浸在喧嚣中,逃避与自己的对话。
殊不知,唯有在独处时,人才能直面内心,听见真实的声音。
杨绛先生在钱锺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离世后,独自一人度过了十八年光阴,却依然活得从容淡定,笔耕不辍。
她说:“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这是何等的坚韧与平和。
再者,要培养不为外界所动的定力。《中庸》有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说,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这不是教人安于现状,而是提醒我们,幸福不在于追逐那些虚幻的、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东西,而在于在现有的条件下,活出最好的状态。
创造幸福,还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不是对外界的讨好,而是对自己拥有的珍视。
日出日落,花开叶落,一餐一饭,都是值得感恩的。感恩能让人的心境变得柔软,从而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
有人或许会问:强调情感独立,是否意味着要断绝与他人的联系?恰恰相反。真正情感独立的人,反而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因为他们不再带着索取的心态进入关系,不再把幸福的重压强加在对方身上。这样的关系更轻松、更纯粹、更持久。
就像两个自足的人相遇,不是因为匮乏而相互索取,而是因为丰盈而彼此分享。这样的联结,才是健康而美好的。
幸福不是别人给予的礼物,而是自己耕耘的果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田地,有人任其荒芜,等待别人来播种;有人却勤恳耕耘,种出属于自己的风景。这块田地,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
外在的际遇或许我们无法完全掌控,但内心的园地却完全由自己主宰。
在这里,我们可以种下智慧的种子,浇灌善良的泉水,除去烦恼的杂草。日复一日,这片园地便会花木扶疏,果实累累。
陶虹所说“幸福要自己创造”,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别人可以送给你鲜花,但无法替你种下一座花园;别人可以给你短暂的快乐,但无法替你培育持久的安宁。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唯有内心自有源泉的人,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始终保持一份从容与淡定。
这份从容,不是冷漠,不是麻木,而是深刻理解了生活本质后的通透与智慧。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幸福的创造者,在自己的园地里,种出四季如春。
来源:幸福娃书画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