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不“一刀切”禁烧了?2025政策调整,这些数据和案例说明白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23:41 1

摘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关于秸秆的新说法,最近在农村圈传开了——“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 。这可不是说秸秆能随便烧了,而是政策更懂种地的实际情况了。结合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和各地的真实案例,咱们把这事说明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关于秸秆的新说法,最近在农村圈传开了——“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 。这可不是说秸秆能随便烧了,而是政策更懂种地的实际情况了。结合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和各地的真实案例,咱们把这事说明白。

一、政策为啥调?8.6亿吨秸秆的“堵”与“疏”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得有8.6亿吨左右 ,以前不少地方搞“全域禁烧”,虽然护了环境,但问题也不少。农民要么得花力气把秸秆运走,要么还田不及时耽误下茬播种,基层执法也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2023年国务院印发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就提过,要结合实际精准划分禁烧范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提法,算是把这个方向明确了。说白了,就是从“硬堵”改成“巧疏”,既不让烧秸秆污染空气,也得给农民找条实在的出路。

二、新政策咋执行?禁烧限烧划得明明白白

别以为政策松了就能随便烧,精准管控其实更细致了。各地已经开始明确划分区域:

- 禁烧区:城市周边、交通干线、机场附近、生态敏感区这些地方,还是全天24小时严禁焚烧,违者会被罚款,比如湖南就规定禁烧区内焚烧要罚500到2000元 。

- 限烧区:得满足几个条件才能烧,比如空气质量好、不是污染预警期,还得避开大风天,一般夜间也不让烧。农民想烧得先向村委申请,确认秸秆没有病虫害才行。

农业农村部有组数据,目前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稳定在88%以上,其中肥料化利用占55.4%,饲料化占23.6%,剩下的大多变成了清洁能源和工业原料。能通过综合利用消化的,就不鼓励烧。

三、秸秆变宝贝?这些地方已经尝到甜头

政策的关键还是“综合利用”,各地的实践早就证明,秸秆能变成真金白银。

湖南长沙县的瑞之隆公司,把秸秆玩出了“三连跳”:好的秸秆做成牛饲料,每吨成本才370元(还含国家补贴),一年要吃掉1000多吨;有点腐坏的就和牛粪混在一起,做成蘑菇的菌基料,4000平方米的菇房一年能消化七八百吨;最后种过蘑菇的废料再变成有机肥还田 。

隔壁开慧镇的萱凡农业更直接,加工好的秸秆饲料每吨能卖800元,公司有6台打捆机,能服务周边1.2万亩稻田,一年收储3000吨秸秆,还给农民免费上门回收 。

不光湖南,湖北沙洋县沈集镇搞秸秆回收试点,今年计划收2.1万亩长草秸秆。村里买了18台礼捆机,一台一天能处理15到20亩地,效率比人工高30倍。现在村民参与回收每天能挣300多块,村集体每亩也能增收近百元,2万亩秸秆能卖出600万元产值。

湖南桃江县的嵩辉竹木科技公司更厉害,把秸秆当燃料发电,年处理秸秆近2万吨,能节约7万吨标准煤,还带动2000多个农民就业,一年让农民多挣5000万元。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了27亿元资金,在全国建了3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00个展示基地。华北地区1.79亿吨秸秆里八成直接还田,土壤有机质能增5%到7%,作物产量也能提2%到4.5%;东北地区1.61亿吨秸秆里,近三成变成了饲料,一成多用来发电,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一把火”烧了污染空气,到现在既能肥田、喂牛,还能发电挣钱,秸秆的身价翻了番。政策越来越懂农民的需求,咱们身边还有哪些秸秆利用的好办法?你觉得这样的“精准管控”是不是更贴心?

来源:小模型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