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男女交往的潜规则,全在这本书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1:53 1

摘要:钱钟书在《围城》写下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钱钟书在《围城》写下一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这大概是很多人对这本书的初印象。

可重读才发现,钱钟书哪里只写了婚姻?

书里藏着的,全是男女交往中没说透的潜规则啊。

那些让我们在感情里栽过的坑、犯过的糊涂,80年前的方鸿渐和孙柔嘉,早就替我们经历过了。

01

《围城》里的方鸿渐,这辈子都在向往和后悔里打转。

没遇到唐晓芙时,他觉得爱情该是风花雪月;

追到唐晓芙却没修成正果,又把她当成白月光,连后来和孙柔嘉结婚,心里都藏着遗憾。

可真要是和唐晓芙过一辈子,就能圆满吗?

未必。

唐晓芙的天真,在柴米油盐里可能变成任性;

方鸿渐的懦弱,也迟早会磨掉最初的心动。

这像极了现实里的我们。

有些人总羡慕已婚朋友的安稳,相亲时遇到个条件合适的姑娘,没多了解就闪婚了。

结果婚后才发现,两人吃饭口味不合、作息颠倒,连看电影都选不到一起。

他又开始怀念单身时的自由,下班能和兄弟撸串,周末能窝在家里打游戏。

其实男女交往里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城外的风景”滤镜化。

单身时觉得恋爱能解决孤独,恋爱时觉得结婚能终止争吵,结婚后又觉得离婚能重启人生。

可钱钟书早就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你逃得过一座围城,逃不过对未得到的执念,下一段关系依旧会是新的困境。

02

方鸿渐第一次见孙柔嘉,觉得她没什么特别的,可接触久了,又觉得她温柔、单纯,连说话时的腼腆都透着可爱。

直到结婚后他才发现,孙柔嘉的单纯是伪装,腼腆里藏着算计。

她会在婆家面前装委屈,让方鸿渐落个不疼老婆的名声;

也会偷偷挑拨方鸿渐和朋友的关系,把他牢牢绑在自己身边。

男女交往的潜规则里,有这么一条很扎心:心动时的好感,倘若没有看清对方真实底色,早晚要被相处的琐碎磨成满心失望。

男生一开始迷上女生的粘人,觉得每天早安晚安、随时报备行程,是爱他的证明。

可在一起半年后,他发现女生的粘人变成了控制;

下班晚回家十分钟要查岗,和女同事说句话要解释半天,连他周末和兄弟去打球,都要被抱怨不爱她。

最后两人吵到分手,男生才明白:心动时眼里的优点,若没看清本质,早晚变成相处时的雷区。

苏文纨也是如此。

方鸿渐一开始觉得她优雅、有学识,可深入接触才发现,她的优雅是端着架子,有学识变成了炫耀。

她喜欢方鸿渐,就想把他牢牢攥在手里,得不到就立刻转身报复,利用赵辛楣打压方鸿渐,还到处散播他的坏话。

钱钟书写苏文纨时,特意加了句评语:“女人有女人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跳蚤似的。”

可这份聪明若用错了地方,再心动的感情也会被消磨殆尽。

03

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是从无话不说走到无话可说的。

刚结婚时,两人还会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可后来慢慢变成了争吵。

方鸿渐工作不顺心,想跟孙柔嘉吐槽,她却劈头盖脸一句:“当初让你好好找工作你不听,现在知道难了?”

孙柔嘉在婆家受了委屈,想找方鸿渐撑腰,他却敷衍:“妈年纪大了,你让着点不就完了?”

最后两人连吵都懒得吵了。

方鸿渐下班宁愿在外面晃悠,也不想早点回家;

孙柔嘉则把委屈憋在心里,逢人就抱怨方鸿渐的不好。

这段婚姻的悲剧,从来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不愿懂。

方鸿渐不懂孙柔嘉要的是支持,不是指责;

孙柔嘉也不懂方鸿渐要的是安慰,不是说教。

这和现实里很多情侣的状态一模一样。

钱钟书早就看透了这点:“沟通是婚姻的基石,可很多人把沟通变成了‘说服’,忘了‘倾听’才是关键。”

04

很多人读完《围城》,会觉得爱情没意思,婚姻更可怕,可其实钱钟书从来不是想让我们逃避感情,而是想让我们看清感情的真相。

男女交往哪有什么完美模式?不过是学会不被围城效应困住,不把未得到当救赎;

学会看清对方的真实底色,不被心动时的滤镜迷惑;

学会好好沟通,不把不愿懂变成感情的裂痕。

就像方鸿渐最后明白的:“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感情里的遗憾,从来不是遇到了错的人,而是明明可以珍惜,却被执念和糊涂错过了。

半亩云心,一方静处。这里有温暖的情感故事、治愈的读书感悟,也有关于自我成长的深度思考。愿以温柔文字,陪你梳理情绪褶皱,解锁心灵密码。

关注我,让我们在时光里彼此照亮,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半亩云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