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工会征文优秀奖作品选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1:51 3

摘要:这年,公司从一万多名员工中评选出十大标兵,卞向秋荣获十大标兵之一。宣传干事老郑给他拍照,他身上的新衣、彩带、大红花,以及标准坐姿和盈盈笑脸全齐了,可老郑迟迟不摁下快门,他很疑惑,问还等啥?老郑走到跟前,端详他半天,说你还是把胡子刮了吧!他倏地打板凳上站起,摘花

韶关市工会征文优秀奖作品选刊:《标兵》、《“璞•山舍”时光里的情怀》、《你用科技,点亮生活的每个瞬间》、《孤独与守望》

标兵(小说·优秀奖)

韶冶退休职工:张细成

卞向秋,高矮胖瘦、眉仪眼态、举手投足都很平常,不平常的,是上唇长着一片黑黝黝的胡子。用拇指和食指分着叉地捋胡子,是他闲暇时的习惯动作。

这年,公司从一万多名员工中评选出十大标兵,卞向秋荣获十大标兵之一。宣传干事老郑给他拍照,他身上的新衣、彩带、大红花,以及标准坐姿和盈盈笑脸全齐了,可老郑迟迟不摁下快门,他很疑惑,问还等啥?老郑走到跟前,端详他半天,说你还是把胡子刮了吧!他倏地打板凳上站起,摘花解带、束眉换脸,说我不要照了。结果,分厂的宣传橱窗就挂着九张照片,单缺他。

卞向秋能评上标兵,全仗他那手“二叔抛鱼勾,勾勾上鱼”和“三姨穿针线,下下过洞”的操作技能。他连着六年都是公司岗位技能大赛桥式吊车司机组的冠军。公司有近千名桥吊司机。也因此,他那桥吊操作技能和他那撇胡子一样的不平常。

这天,现场来了群学生,是河弯技术学院桥式吊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工段长将四台桥吊的当班司机,从房顶叫到地面,逐一介绍给学生。尽管让一百二十五名学生瞅着,可卞向秋还是那一标准的捋胡子动作。经年累月,胡子已有上连下开的雏形。当工段长说到他是六届桥吊大赛冠军时,掌声雷起,并伴着嗡嗡的窃语和哧哧的嘻笑。而他,放慢了捋胡子的动作,右腿往前移了半步,鞋尖嘚嘚地拍响着地面,脸微仰着,眼睛移到高高的厂房屋顶,嘴角略略翘起。那造型,就是一头鲁安瓜草地上的长颈鹿,学生就像让长颈鹿俯觑着的一群正板腰收肚、挺胸直举小脑袋警惕望着它的猫鼬。

学生上操作室观摩,三人一组。卞向秋二号车,首先爬上操作室的是三名女生。推开操作室,女生齐声:“卞老师,您好!”

像往肚子灌了杯蜜水,也像脑袋被抽了真空,他打操作椅上弹起,忙不叠声地对女生们说,坐坐坐。距地面四十米高的桥吊,操作室就像大树枝杈上挂着的鸟窝,多两个人,里头连站都困难,还叫人家坐。再说,没凳没椅,怎么坐?很显然,他是片刻的窘态兀显、方寸失序。

女生们捂嘴掩唇,哧哧窃笑。女生甲看着他,自言自语:“法捷耶夫!酷逼了!”女生乙的声音大,予以更正:“布琼尼,震翻你嘞!”他的两只手在裤上摩挲,掌心正冒汗。他三十有四,儿子虽已坐在课室朗朗读书,但让三个青春女孩贴在身边做事情,还头一回,心境有丁点儿的小风摇枝、飘花飞絮,应属正常。

时间已经耽误,卞向秋进入了作业状态。他的屁股只沾着一丁点的操作椅,上身往前俯压着操作台,鼻尖几近顶着玻璃窗,眼珠像变色龙盯住了猎物,快速转动,不眨眼皮。

他知道自己没有说话任务,学生光看。只是,看,也得让他们看得哑口,看得眼晕,看得惊叫才算效果最佳。于是他三个操作盘同时启动:车体快速沿厂房方向行进,吊轮快速向车体两边移动,吊勾快速上下起落。烂熟于心、得心应手,这是他的绝活。

一列列6.0×1.3×1.6米的正负极片,横七竖八挤在地面的摆放场上。每列极片都挂在一个铁架上,铁架中间焊了个挂钩,挂钩的钩洞碗口大小。左中右,胸前三个菜碟大的操作盘,嗒嗒嗒!再嗒嗒嗒!又嗒嗒嗒……

既像渔家女织渔网,也如魔术师耍扣碗猜鸡蛋的假把式,卞向秋的两只手在上头穿过来绕过去,倏忽、刹那、瞬闪,疾风刮地皮,搂叶卷尘,踪影全无,他只留下鼻风掠过胡须的呼嘘声,和手掌扫动空气的唰啦声。就这时,女生们开始说话:

“哇噻!火盘捡炭呀!”

“哎呀!晕船喽!”

“咿呀!厂房在摇嘞!”

可这是,他绷紧的神经将耳朵大门遮掩得严严实实。

嗒!吊轮停了;嗒!吊索也停了;嗒!吊索往上了;咵!静静垂着的吊勾,悄悄一振,穿过钩洞,再嗒!挂住了!像飞机空中加油时的受油嘴被嘚地套在了加油管上。

哇!地面一片唏嘘。呱呱呱!地面的掌声回荡在厂房上空。

一排负极片,就那渔船上装满鱼虾的捞网离开海面,升至半空,跟着始终没有停顿的车体,猴急抢步地“跑”向厂房的另一边。

掌声骤间伴上了叫好声。好些学生,干脆就噢噢地叫喊起来。

和地面的学生一样,操作室的女生同样有哇哇的唏嘘,有呱呱的鼓掌,有一遍遍的叫好声。所不同的,是她们的声音像骤间刮起的大风,将卞向秋的耳门撞开了。了不得咧!于是,冷不丁,卞向秋冲她们大声吼叫:

“别,别叫!分,分神!”

她们怔怔望着他,望他那撇胡子,敛声抑气,委屈与兴奋全挂脸上。女生甲嘟哝,那过地凶。又那过甜的须须。他瞥她一眼,说会出,出人命呀!懂不懂?!操作室安静了。

厂房啥时候又进来了一拨参观人士,空余的地面挤满了红黄两色安全帽。当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叫喊声一波波冲进操作室时,三个女生的激荡欲望,开始持续地膨胀,膨胀得急不可耐,膨胀得焦躁难安。何况,你卞向秋那撇张扬、撩心的胡子,不早将人家挑逗得心旌摇曳、枝摆叶晃了不是?矜持与纵情,隐忍与张弛,就那水库关闸蓄水与开闸放水,加压与减压,此消彼长。起先,她们轻轻的拍掌,抑抑的喜叫;后就,她们持续的拍掌,齐声的喜叫;再后,她们就和地面一样,闸开水泄,惊叫不止。卞向秋呢?吼一回“别吵!”她们静片刻,再吼一回“别吵!”她们再静片刻,又再吼……于是,他脸很红,像正冒烟的火炉子。可她们的脸也很红,也像正冒烟的火炉子,只是炉子的火很粲然,很热烈,很可爱。于是,他口干舌燥,他无可奈何,他心灰意冷。他再没理会她们。她们完全成了地面人群的一部分。她们为他一次次的成功持续地喝彩。她们没法顾及他说的分神。

也怪,没预告、没规律的叫喊声,一阵阵在耳畔躁起,可卞向秋的动作似乎成了轨道上的小火车,想离开方向都难。吊索底端那静静垂着的吊勾,回回都只咵地谦虚小唤一下,就勾进钩洞,连他自己都在怀疑它的真实性,怀疑嗡嗡咋咋的嘈杂声的真实存在。

空中的操作室与地面的正负极片之间,超五十米距离。车,轮,钩都在快速地运动着,要勾住那一个个铁架上的钩洞,就如两米开外穿针线,你不盯它十年八年,别想能够看清针孔。打十六岁开始,卞向秋盯足了十八年。再说,时间是一回事,上心与不上心又是一回事。分厂数百名桥吊司机,比他工龄长的几占一半,可就他能看清那一个个五十米开外的“针孔”。冠军不是吹的,先进生产(工作)者不是封的,“艺痴者技必良”,邦邦响的技术,名至实归。

四十分钟到了,要离开操作室了,女生丙羞答答地巴眨着一双大眼,对卞向秋说:

“卞,卞老师,我能不能,摸,摸一下,你那须须……”

还没收住话,女生甲和女生乙抢过话去:

“我也要摸须须!”

“我也要……”

“璞•山舍”时光里的情怀(散文·优秀奖)

乐昌市作协:梅洁

四月,陈玉琢告诉我说,“璞•山舍”里的柚花开了,香得惊心动魄,来撷一捧时光醅酿的芬芳吧。我因工作太忙而没有成行。“五一”假期一到,当第一缕晨光刚漫过城市里的高墙,我就到了她的“璞•山舍”,推开“山舍”老木门的刹那,千重柚香扑面而来——山舍老屋前靠近池塘的边上,两株柚树正开得疯魔,细碎白花在柚翠叶间奔涌如瀑。玉琢从花影里转出身来,她刚参加完村里一家祠堂的挂牌典礼回来,腰间挂着彩带,鬓角别着朵将坠未坠的柚花,在那一瞬间,我懂了何谓“草木有本心”。

(一)

认识玉琢是2023年冬至节。朋友达哥电话邀我去坪石吃500多斤大的杀猪汤。500多斤这个数字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与热闹的画面,让我不由自主地驾车前往坪石赴约。

当我循着500多斤杀猪宴的邀约驶向坪石时,我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聚餐,而是深圳女企业家陈玉琢返乡创业的果园里的柚子熟了,满山满树的金黄,宛如大自然馈赠的明珠,让玉琢感受到了自己在这山里坚守本心,潜心雕琢的丰收喜悦。于是,这个心怀诗意与温情的女子,做出了一个令人暖心的决定——购买一头500多斤的大猪,邀请村里的乡亲们共享这场丰收盛宴。

也是在那一天,玉琢在她金鸡村的莲塘坳“璞•山舍”里,精心筹备了一场以“冬节聚他乡,一念春意来”为主题的活动。当我踏入活动现场,仿佛踏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围聚在一方天地之间,生起一盆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跃的火焰,如同人们心中的热情,在寒冷的冬日里肆意绽放。从山涧采来的野花在陶罐里舒展腰肢,空气中弥漫着柚子的清香,那是来自大山深处最纯正的味道,带着土地的芬芳和阳光的温暖。人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畅谈生活的点滴,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美妙的乐章,奏响了冬日里最动人的旋律。陈玉琢穿着一件靛蓝的羽绒服穿行其间,发梢沾着新摘的山野小花——这个将深圳都市高定礼服换成牛仔裤、蓝羽绒服的女子,正用最原始的方式完成对土地的朝圣。

(二)

那天的午后,玉琢带我们一群文友走进了她的“璞•山舍”。那是几间隐匿在山水之间的老屋,岁月的沧桑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显得破旧而落寞。“你看这些老墙,”她抚过斑驳的土坯墙,指尖沾染的百年尘埃在斜阳中飞舞,“裂缝里藏着客家人无数代人迁徙史。”我们站在颓圮的祠堂前,被蛀空的雕花门楣仍倔强地保持着飞檐弧度。她收集散落的青瓦时,总要先轻轻叩击,听那些清越或喑哑的回响:“每片瓦都是会说话的。”看着那斑驳的墙壁、腐朽的门窗,我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惜,忍不住对玉琢说:“你不会让他们再破的,对吧?”她微笑着告诉我,她已经联系了专业人士来修旧。那一刻,我从她的眼中看到了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

此后,玉琢缓缓向我诉说起她与这个村子的故事。她说2018年回乡祭祖时,无意间发现的这个“空心村”,从小路入口的那棵老榕树看过来,幽静的山涧有一种万年前就相遇的感觉,她与这块土地就那样一见钟情了。她说,这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这片渐渐凋零的土地。村庄里一片寂静,那些老屋在风雨的侵蚀下日益破败,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玉琢说:“修缮即是修行,我必须来拯救它们,要不我无法原谅我自己。”

然而,要改变这个“空心村”的命运,谈何容易?

必须先从这些老屋入手。于是,她与白沙桥村委会签订了20年 + 10年的承包合同,并一次性支付了十年的租金。此后,她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专业的团队。为了修缮老屋,她亲自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从规划设计到材料挑选,从施工监督到细节装饰,她都亲力亲为。

在修缮过程中,玉琢注重保留老屋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她请来专业的工匠,从加固房屋结构到重新铺设屋顶的青瓦,从修复雕花的门窗到粉刷墙壁,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她的心血。那些腐朽的木梁被精心更换,斑驳的墙壁被重新粉刷,破损的瓦片被一一替换,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还原老屋原本的风貌。同时,她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让老屋在保留古朴韵味的同时,也能满足现代游客的生活需求。

(三)

除了修缮老屋,玉琢还致力于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她深入村庄,与老人们促膝长谈,收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传说和传统习俗。她将这些珍贵的文化元素融入“璞•山舍”的各个方面。在民宿的布置上,我们能看到她用当地传统技艺制作的手工艺品,墙上挂着村民们绘制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画作,插花全是山上采摘回来的野花;在餐饮方面,推出的都是地道的农家菜,食材取自当地的农田和山林,让游客们品尝到最纯正的家乡味道。

为了让游客们更好地体验乡村生活,玉琢还在村子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她不仅请深圳书房的老师写了多幅字画挂在村读书室,还邀请深圳著名的老师来给村民开讲座,她也不定期在“璞•山舍”开读书分享会。她说,繁忙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压力与浮躁,世界很大,幸福很小,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夏天,还有乡野与田园。有太多习惯了城市节奏的人们难以适应的不便,对乡村生活美好的想象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叶公好龙”。更理想的方式,或许是与田园生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在繁重的生活中可以抽出空来随时前往,小小休憩。

于是,她在经过专业人士的精心修缮后的老屋里,开起了咖啡馆。

走进玉琢的老屋咖啡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椅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仿佛是时光留下的印记。我与友人一起坐下来,随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大家不约而同说,这个地方太适合读书了。当然,我也静静地坐在老屋咖啡厅里,听坐在我对面的玉琢,缓缓地诉说着她的故事。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大山的点点滴滴,关于她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如同潺潺的溪流,流淌进我的心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忙碌于功名利禄,渐渐忘记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而此刻,在这山舍之中,听着玉琢的故事,这个花钱做农民的女子,她是属于生她养她的这块土地的,她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故乡的情感。她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人选择逃离大山,去追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而也有人,为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选择成为大山的儿女,守着这片土地,传承着这份独特的文化与情感。

最妙的是天井那株乐昌含笑,枝桠穿过特意保留的屋顶豁口,将花影投在咖啡拉花上。我们读着书,忽然有熟透的柚子“噗”地坠入檐下水瓮,惊起满室墨香。

(四)

玉琢说:我在坪石出生,在矿区长大。那些蜿蜒的铁轨、轰鸣的机械声与山间缭绕的雾气,早已化作我生命底色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用粗糙却温暖的手掌耕耘生活,在石头缝里种出倔强的绿意,在坑道旁用搪瓷杯喝出茉莉花茶的清香,用矿灯照亮夜路,却也在岩石缝里开垦出油菜花的春天。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矿区小道,丈量过我童年奔跑的足迹。

我带着从这里获得的坚韧与浪漫闯荡世界,又带着城市积累的设计与文旅经验重返故土,发现矿区褪色的红砖墙上仍攀爬着倔强的凌霄花,废弃的绞车房凝固着工业时代的诗意。我忽然懂得,这里需要的不是怜悯或怀旧,而是让沉睡的矿山记忆与当代生活碰撞出新的可能。同样,当我遇到莲塘坳“空心村”时,我第一感觉是要把我认知的美好分享给大家的。我要建一个“诗意连塘坳,田园牧歌”的乐园,于是“璞•山舍”诞生了:它既是我名字“玉琢”的隐喻——以初心雕琢时光,也是一个矿二代向这片土地致敬的答卷。

同时,我还想在下白沙村建一个“活力下白沙,工矿纪念广场”,保留矿区的建筑骨骼,用落地窗框住云海日出,让锈蚀的矿车轨道化作庭院装置艺术的纪念广场。我想客房里摆放着矿工父亲亲手打造的木椅,餐厅菜单上有奶奶传授的野菜粑粑,连廊灯光下飘着矿区特有的槐花香。我们带游客穿越废弃隧道改造的沉浸剧场,在曾经的矿工澡堂听重金属与山歌融合的音乐会,让年轻人在百年绞车架上完成云端婚礼的誓言。但现实让我还没有实现,我只能把“璞•山舍”打造成集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

从老屋的改造初衷,到克服重重困难,将这一方小天地打造成今日的“璞•山舍”,每一步都凝聚着玉琢的心血与智慧。而这,正是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目标实现的微小却又有力的例证。

(五)

暮色中的玉琢剪影很美。她调试新淘的留声机,黄铜喇叭里流淌出《渔舟唱晚》。“修复老屋不是造时光琥珀,”她说,“是要让旧时光和新时代谈恋爱。”此刻山月爬上雕窗,把她手中建盏映得宛如玉璧。

玉琢说,关于生活,如今的人们早就不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而对于精神层面愈发关注,这里的村民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充实自己,而我,则希望所有的人们可以流连于山水之间,让那些诗与远方的故事抬首可见,曾经向往的生活可以并不遥远。

这里不是避世桃源,而是让城乡认知在此对话的媒介。当城里孩子触摸到岩层里的化石标本,当留守老人学会在抖音直播卖腊肉等土特产,“璞•山舍”正成为传统与现代、工业与自然共生的微型生态圈。

(六)

归途中,手机里收到玉琢发来的夜读照片:暖灯下,她与闺蜜蓝悦在山舍书吧里,静静地品茶悦书。陶壶嘴溢出的白汽,在《人淡如菊》书页上勾出逶迤山形。想起她说的“我们仍保留着雨季采菌子的习惯,只是背篓里多了无人机,火把旁添了手冲咖啡壶。那些被季节风磨砺出的豁达,那些深嵌在矿工血脉里的坚忍与诗意,都在群山深处续写着新的年轮。”我明白了柚花散发香气源于天性,并非为了博取外界赞赏或攀折,不就是玉琢坚守她的本心、不慕虚荣一样吗!我也忽然懂得她那些执着坚守的意义——当我们在水泥森林遗失了晨昏线,总需要有人守护着山舍的日晷,让飘零的乡愁有枝可依。

你用科技,点亮生活的每个瞬间(诗歌·优秀奖)

中国电信韶关分公司:梁丽云

你像风,轻轻穿过我指尖

信号在,千里之外也相连

每一秒,传递着温暖的语言

让世界,不再有遥远的界限

中国电信,连接每个梦想的起点

无论山川,还是海角天边

你用科技,点亮生活的每个瞬间

未来路上,你我并肩向前

你像光,照亮黑夜的孤单

网络里,藏着无尽的期盼

每一程,都有你默默地陪伴

让旅途,不再有迷茫的转弯

中国电信,编织每个心愿的航线

无论风雨,还是晴空蓝天

你用真诚,守护每一次的呼唤

岁月流转,爱从未走远

中国电信,世界因你而宽广

未来不远,我们一路相伴

孤独与守望(散文·优秀奖)

韶关发电厂 曾漪荭

春节,大街小巷宛如被施了魔法,瞬间幻化成欢乐的海洋,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宛如一个个欢快跳跃的小火苗。店铺门口,贴着大红的春联,墨香混合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中。卖年货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而我,一个留守的中年妇女,却在这个本该热闹非凡的节日里,独自“逍遥”守着空荡荡的家,心里五味杂陈。

我的爱人,是一名人民警察,每逢佳节,总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站岗、巡逻、值班,这些词语成了他节日的“关键词”。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总会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阑珊的街道,想象着他在人流中站岗的背影,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他总说:“这是职责所在,穿上警服就必须克服对家思念。”

而我,作为一名“二代”电力工人,更是对这份坚守有着更深的体会。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在春节期间坚守在电力一线,确保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那时的我,虽然心里有些委屈,但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敬佩。如今,轮到我成了那个“留守”的人,我才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每一个节假日,都有无数像父亲和爱人这样的人,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家中的独苗,早已褪去稚嫩的外衣,插上翅膀,飞离了我们的怀抱,在外遨游探索。记得孩子小时候,总爱缠着我问:“妈妈,为什么别人放假的时候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出去旅游?”我总是神秘告诉他:“因为爸爸的职业非常的伟大,要保护大家。”那时的他,眼睛里闪烁着对爸爸的崇拜和向往。如今,孩子长大,或许在他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能够深刻的理解了这份职业的崇高与不易。

孩子在外遨游探索的这几年,每逢假期,家里开始回归安宁,没有节假日单独带娃出游的焦虑,也没有“小屁孩”在家聚会的闹腾,只有“假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平静生活。厨房里伴随音乐,切菜、炒菜、炖汤,客厅里跟随着园艺视频,修枝、剪叶、插瓶,忙得不亦乐乎。

闲时,我悠然的在河提散步,人声鼎沸,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则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天。我漫步在人群中,感受着这份热闹与喧嚣,心中的暖意让人不由自主的面带笑意。或许,这就是生活的魅力,即使是一个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当我在手机里看着那些关于春节的特别节目,我不禁感慨万千。屏幕上,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们,有的身穿制服,有的戴着安全帽,他们或许也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坚定与自豪。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美好的家园。

夜已深,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烟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期待。感激的是,我能拥有这样一个爱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一个人的节日,虽然有些寂寞,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万家灯火通明的夜晚,有无数像我和爱人这样的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而我们每个人的坚守与付出,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来源:英雄拒绝黄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