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设计之都”展区:污泥变玻璃,空瓶成艺术品,AI 定制你的专属养生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0:46 1

摘要:污泥变玻璃、美妆空瓶重生为艺术品,沉浸式体验一场跨越千年的宋代饮食之旅……在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展会上,新鲜的展陈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设计如何重塑生态未来、重构健康生活、焕发城市活力。在城市、乡野、社区、学校,设计无处不在。

污泥变玻璃、美妆空瓶重生为艺术品,沉浸式体验一场跨越千年的宋代饮食之旅……在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展会上,新鲜的展陈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设计如何重塑生态未来、重构健康生活、焕发城市活力。在城市、乡野、社区、学校,设计无处不在。

生态设计引领循环未来

聚集生态设计是本届大会的核心亮点之一。“我们希望观众参观时能感受到参展方如何通过设计,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协同的美好生活新图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介绍说,今年的展馆设计特别强调模块化、可循环、再利用、低废弃的理念。作为主展主要参观通道的200米跑道,由回收运动鞋塑料再生制成。在主题展还有一辆由远景能源邀请英国艺术家用垃圾创作的Formula E艺术车。展会所有的广告布,后续也会通过再设计和再利用,化身为各种设计产品再次进入大家的生活。

污泥变成泥晶玻璃 叶薇 摄

在“循环之基”展区,数座由绿色玻璃构筑的雕塑引人注目。这些玻璃的原料并非寻常物料,而是来自城市污泥。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城市污泥,经由上海设计周可持续实践中心与上海复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转化为全球首发的泥晶玻璃材料。这一成果不仅是“设计+科技”融合的创新示范,更标志着城市污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突破。

在“包装+生态”展区,阿普塔与言安堂合作的“美妆空瓶回收”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致力于构建美妆包装的可循环体系,缓解空瓶污染处理难、回收成本高的行业痛点。废弃空瓶经专业处理成为碎片,再通过特殊工艺转化为具有观赏与实用价值的艺术品。参观者可在展区了解回收全流程,并近距离欣赏这些“废材新生”的精致创作。

食物设计重构健康生活

当美食遇见设计,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在松果设计的设计总监王杨看来,食物设计不只是吃什么、怎么吃,或是在盘子里装饰食物,它是一个系统设计,从生产到储存、从食材到包装、从文化到生活,从服务到体验,都包含其中。在今年设计之都大会展览现场,松果设计携手良设夜宴以及华师大设计学院共同呈现一场关于食物设计的沉浸式体验展。

沉浸式食品艺术展 叶薇 摄

光影之间,花开花落,餐具轻落桌面,一只只蝴蝶从餐桌飞出去……借助多媒体光影秀,展现宋代的饮食美学,观众可通过触摸、嗅闻、观赏、品尝与互动等多种方式,沉浸式领略食物设计的精妙与趣味。更有趣的是,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个人机交互AI小游戏测试个人体质,测出来是寒性“幽花体”,AI推荐你喝“龙眼酸枣仁饮”;热性“焰心体”,则推荐百合桂圆饮。

未来食品创新(上海)加速空间——Xintron Ventures(新创·食空)展厅以“重新构想食物的未来”为主题,打造了一个融合科技与健康的未来食品创新生态社区。

“作为产业加速器,我们基于对全球食品产业的深入研究,将先进的理念、产品与创新模式引入中国,而且还要做本土化改造。”展区工作人员介绍,例如,即将引入国内的蛋白纤食国际标杆品牌“杜坎博士”,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结合后,将推出“7日鲜食”产品,特别适合追求健康生活的人群。

AI技术在未来食品中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展区还展示了正在研发的自研智能平台——CapinnoAi食品智能生态创新平台。该平台能通过数据智能分析洞察行业趋势,展现AI驱动食品创新的潜力。现场展示的AI系统能够根据个人健康数据、口味偏好和营养需求,在几分钟内生成完全个性化的餐单配方;或者帮助开发者实现更有创造力的想法,比如开发一款适合老年人、易消化的营养品,有没有社交加美容场景的新饮品创意等。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未来食品创新(上海)加速空间将在上海静安区正式落地,建成后将为五层独立空间,进一步推动饮食新理念的普及与推广。

城市空间焕新进行时

2025年,适逢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UCCN)并荣获“设计之都”称号十五周年。设计,正日益成为塑造城市活力空间、点亮市民美好生活、共铸上海城市品牌的重要力量。

今年的小红书展区,以小红书产品设计中心(RPDC)推出的“开源城市计划”为主题,将小红书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多媒体作品与开源城市的第一个实践项目——“飞羽轻舟”容器花园带到了展览现场。

观众可以走进一片当季的自然芬芳;观察以小红书用户记录的城市印象为素材制作的一支支影像片段;体验开源城市积木,全方位感受未来城市的开放共建模式以及自然生态在城市中的生命力,回应今年WDCC“生生不息”的主题。

百联商业空间焕新馆则生动展示了百联在外滩延续百年文脉、于苏州河畔重塑时尚地标、在南京路激活次元文化、向北外滩注入智慧内核的焕新实践。

栏目编辑:金旻矣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