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驭(原大疆车载)易主?一汽“上位”第一大股东,市场变数陡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09:39 1

摘要: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披露《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一汽股份与卓驭科技、New Territory签署协议,拟增资并收购后者持有的卓驭科技股权。

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披露《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一汽股份与卓驭科技、New Territory签署协议,拟增资并收购后者持有的卓驭科技股权。

公开材料显示,卓驭科技主要从事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业务,前身为大疆车载业务板块,2023年从大疆分拆独立,2024年6月正式启用“卓驭”作为业务品牌。

根据公告披露,本次交易前,New Territory持有卓驭科技70.65%的股权,单独控制卓驭科技。交易后,一汽股份持有卓驭科技35.80%的股权,New Territory持有卓驭科技34.85%的股权,双方将共同控制卓驭科技。

和大部分车企一样,一汽股份也曾尝试独立搭建内部研发体系,包括曾在2020年成立的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红旗智能驾驶软件平台和红旗大数据云平台两大平台,包括端到端大模型。

紧接着,2021年,商汤绝影与一汽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及自动驾驶技术、数据平台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2024年,佑驾创新还拿到了一汽股份面向决策规划的端到端感知全融合软件技术采购标的。

不过,今年5月,一汽南京突然被曝出内部重大调整,部分员工被安排调回长春总部或者竞聘集团其他岗位;同时,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也被曝出加盟小米汽车,出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

而作为本次收购股权的另一个主角,此前,卓驭科技已经进行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比亚迪、徐工汽车、上汽等多家车企及关联基金,还有来自深圳引导基金、国投招商等国资背景基金,更有中信建投的提前布局(今年4月还参与了新一轮增资,预计IPO上市可能加速)。

截至目前,「成行智驾」是卓驭的核心量产辅助驾驶产品,基于32-1000TOPS(合作芯片包括TI、高通和英伟达)的算力配置、少有的惯导双目立体视觉感知,支持端到端算法架构,提供包括城市领航、车位到车位、跨层记忆泊车等量产辅助驾驶功能。

同时,和Momenta等多数以软件算法起家的辅助驾驶方案初创公司不同的是,卓驭还有自己的制造工厂,提供视觉传感器、域控制器、激光雷达等辅助驾驶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

去年,该公司还陆续推出了下一代激目系统(集成广角相机、长焦相机与激光雷达的一体机)、补盲激光雷达(纯固态超广角);此外,作为公司股东之一的New Territory,其实际控制人旗下的大疆,也在布局研发NPU。

截至2024年底,卓驭的核心研发人员超2000人,以及超过400人的工程团队,其中90%的工程师来自知名OEM与Tier 1厂商。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一汽红旗、东风以及长城汽车、比亚迪均有搭载该公司解决方案的车型量产。

不过,到目前为止,卓驭的前装上车量仍处于上升通道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华为、Momenta等强劲对手的存在,以及德赛西威、千里智驾等后来者的阻击,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

今年8月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交付量,正式突破100万辆。而到目前为止,达到这个指标的,仅有特斯拉和理想的自研方案。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在NOA细分市场,第三方供应商份额统计口径,华为乾崑辅助驾驶方案交付量接近30万辆,是Momenta和卓驭的两家之和。

而随着上汽尚界的落地,华为ADS 4.0辅助驾驶(全场景NOA)的产品价格下探到20万元级,也进一步冲击市场。同时,留给第三方供应商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缩小。

此前,一线梯队的计算平台玩家也在释放不确定性。

比如,高通在今年与德赛西威签署全球化合作协议,双方将采用“同套硬件、两套算法”的合作模式,基于统一的硬件平台,在中国市场搭载德赛西威的本地化算法,在国际市场则配套高通技术公司的通用化算法。

同时,不同于单纯的软件算法公司,德赛西威在摄像头、域控制器等关键硬件上拥有自研自产能力,同时又具备从底层软件到上层算法的全栈软件开发实力。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系统层面进行深度优化,更好地平衡性能、功耗和成本。

此外,包括高通、英伟达在内的计算平台玩家,也都在全力以赴布局全栈软件。其中,英伟达的自研软件已经具备量产能力;高通则是已经官宣与宝马联合开发的软件即将搭载新车上市。

另一匹黑马,则是背靠吉利的千里智驾,几乎拿走了吉利系大部分中高阶项目。“千里浩瀚”的底层方案即为“千里智驾1.0”,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分别对应“千里浩瀚”H3、H5、H7;年底发布的“千里智驾2.0”将对应“千里浩瀚”H9。

正如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所言,“整个智驾行业也即将迎来快速收敛的全新阶段,无论是对车企还是智驾创新企业都提出更高的要求。”8月29日,奇瑞星途ET5正式亮相,首发搭载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与征程6P芯片组合的软硬一体方案。

同时,华为再次抢单卓驭,与红旗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打造全新车型。公开信息显示,华为与红旗合作的首款车型命名为“红旗9系”,定位旗舰车型,预计于2026年上市,搭载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等华为全栈智能化技术。

此外,作为卓驭的首个量产合作客户,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在本月也与华为签署宝骏品牌“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宝骏全新旗舰大六座SUV—宝骏华境S,将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 4。

为了持续争夺订单,华为更是被曝出将推出了Hi Plus模式,由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架构,涉及智能开发、生态连接与市场规划等多个维度。更有爆料称,在该模式下,华为将进一步向车企交出数据和算法的控制权。

这意味着,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正在从过去的不对等关系逐步转向联合开发模式,

「带动一批中国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崛起」,也成为本轮华为与数家车企(非鸿蒙智行体系)在全栈智能化技术层面进行深度合作的切入点。尤其是华为依靠鸿蒙智行构建的终端品牌影响力,对Momenta、卓驭等玩家产生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去年开始,不管是上汽、广汽还是长安、东风,都在加大与华为的合作力度。这也让不少中小供应商此前拿到的定点项目,在PoC阶段戛然而止。

此外,在合资品牌部分,截至目前,华为和Momenta占据上风,陆续拿到了奥迪、奔驰、宝马、丰田、日产、本田等一线合资品牌的量产定点。而卓驭在大众的合作,还面临来自地平线(HSD)、小鹏汽车的竞争。

而价格战,同样已经在高阶市场打响。

今年6月,华为通过官方渠道再次宣布对HUAWEI ADS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实施限时优惠,活动期为2025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一次性买断价从原价3.6万元降至3.2万元,优惠4000元;年卡订阅费由7200元下调至4999元,优惠2201元。

此前,华为的智驾功能在2024年也进行了两次降价促销。同时,在智驾方案配置上,华为更是进行了不同价位的梯次布局,包括为中高阶方案引入视觉+激光雷达一体化方案。

尤其是今年以来合资品牌陆续开始上车NOA,市场竞争白热化程度更是加剧。同时,考虑到舱驾一体市场的启动,单芯片实现座舱与辅助驾驶功能一体化集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辅助驾驶方案提供商的单车价值量。

如今,随着靴子落地,一汽股份即将成为卓驭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其他车企是否会考虑可能未来可能存在的微妙竞争关系而另有选择(从此前传闻的控股变成如今的共同控制,或许也是为了规避一些问题),还是一个问号。

而考虑到本次一汽股份采取的收购股权增资方式,对于卓驭科技的创始股东来说,“套现+留股” 两不误,可以平衡 “短期收益” 与 “长期期待”。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