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逛A股的朋友应该发现了,阿里巴巴概念股突然成了“香饽饽”——不少标的一个月内涨幅翻倍,甚至有公司区间涨超120%。
最近逛A股的朋友应该发现了,阿里巴巴概念股突然成了“香饽饽”——不少标的一个月内涨幅翻倍,甚至有公司区间涨超120%。
有人疑惑:阿里概念股为啥突然热起来?是短期炒作还是有基本面支撑?哪些公司真的沾边“核心业务”,不是单纯蹭热度?下面为大家展开介绍。
其实不是无厘头上涨,而是阿里近期的3个关键动作,直接给板块注入了“强心剂”,每一个都踩中了当前市场的核心风口。
1.AI业务增速“炸了”:连续8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阿里2026财年第一季度(对应2025年Q2)财报里,最亮眼的不是电商,而是阿里云+AI业务:
阿里云营收333.98亿元,同比增26%,创三年新高;
AI相关产品收入更猛,连续8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技术上也有突破:通义千问迭代到Qwen3版本,还累计推出200多款AI模型,覆盖工业、医疗、电商等场景。
要知道现在A股最火的就是AI算力、AI应用,阿里作为国内AI“巨头”之一,它的业务爆发,自然会带动上下游合作公司——比如给阿里提供AI芯片、算力支持、模型服务的企业,都能分到一杯羹。
2.国内电商“稳底盘”:AIGX改造+新业务补增长
虽然电商行业竞争激烈,但阿里电商基本盘没松动:
2026财年Q1中国电商集团营收1400.72亿元,同比增10%;客户管理收入892.52亿元,同样增10%;
更关键的是“主动求变”:淘天电商在推进AIGX体系改造(简单说就是用AI优化选品、直播、客服全环节),还推出了淘宝闪购,8月份日订单峰值冲到1.2亿单,月度买家数3亿(比4月翻了2倍)。
这意味着,跟阿里电商深度绑定的服务商(比如代运营、供应链、智能设备公司),也能跟着受益于电商的“AI化转型”。
3.外卖/即时零售“破局”:流量入口的长期博弈
可能有人觉得外卖不挣钱,阿里为啥还要跟美团死磕?核心是“流量入口”——用户用饿了么点外卖,习惯后可能顺便订机票、买东西,相当于给阿里其他业务引流。
2026财年Q1,阿里即时零售收入147.78亿元,同比增12%;淘宝闪购的日均活跃骑手超200万(比4月增3倍)。这种“即时零售+电商”的联动,也会带动物流、本地生活服务相关的合作企业。
我整理了华胜天成、寒武纪等10家核心阿里概念股的2025年半年报,从营收、净利润到和阿里的业务绑定深度,逐一拆解:哪些公司是“真受益”,哪些还在“靠概念撑场面”?
一、先看“优等生”:营收利润双增,阿里业务是加分项
这几家公司要么实现扭亏,要么增速超预期,且和阿里的合作直接落地到主营业务,业绩有实打实的支撑。
1.欧陆通:增速最猛的“液冷黑马”
作为给阿里定制浸没式液冷电源的供应商,欧陆通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堪称“全面爆发”:
营收21.20亿元,同比增32.59%;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54.86%——净利润增速比营收快20多个百分点,说明产品盈利能力在提升;
更亮眼的是经营现金流:净额2.38亿元,同比暴增266.58%,这意味着公司赚的不是“账面利润”,而是真金白银,大概率和阿里这类大客户的付款周期稳定有关。
2.英维克:液冷业务撑起50%营收增长
英维克是阿里数据中心温控的长期合作商,今年上半年直接受益于算力需求爆发:
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50.25%;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17.54%;
关键数据:算力设备及机房液冷相关收入超2亿元,占总营收近8%——要知道液冷是当前AI数据中心的核心需求,阿里未来扩产,英维克大概率能持续分单。
3.高澜股份:从亏损到盈利,阿里液冷订单帮了忙
高澜股份今年上半年终于“翻身”:
营收4.18亿元,同比增47.81%;归母净利润2293.15万元,扣非净利润1783.79万元,双双扭亏;
公司自己也说了,业绩增长靠“营业收入增加+投资收益+信用减值减少”,而它给阿里提供的数据中心液冷方案,正是营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4.申菱环境:特种空调主业稳增,阿里IDC订单是基本盘
申菱环境的主营业务是特种空调,而阿里是它的IDC空调主力供应商,上半年表现很稳:
主营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28.95%;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35.95%;扣非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38.45%;
扣非净利润增速比营收快,说明主业没掺“水分”,阿里这类大客户的长期订单,给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增长托底。
二、再看“特殊案例”:有人靠投资扭亏,有人被机构看好
这两家公司的业绩有“亮点”也有“争议点”,需要拆开看细节,不能只看表面数据。
1.华胜天成:扭亏靠投资,阿里业务还没“挑大梁”
华胜天成是阿里云首批SaaS认证服务商,今年上半年终于扭亏:
营收22.62亿元,同比增5.11%;归母净利润1.40亿元,成功摆脱亏损;
但关键细节要注意:公司扣非净利润自2020年起就一直是负值,今年扭亏主要靠“证券投资收益2.38亿元”——也就是说,主业(包括和阿里的SaaS合作)还没真正盈利,投资收益是“救场主力”。
后续能不能持续涨,得看阿里SaaS业务的落地进度,毕竟投资收益波动太大,不能当长期依靠。
2.寒武纪:业绩没明说,但机构两周两次提目标价
寒武纪因为阿里创投持股1.74%,被划入阿里概念股,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信息有点“隐晦”:
没直接披露营收净利润,但高盛的动作很有代表性:9月1日上调其12个月目标价14.7%至2104元,这是一周内第二次上调;
机构这么看好,大概率是因为寒武纪的AI芯片业务有突破,而阿里在AI领域的投入,可能会给寒武纪带来更多合作机会——不过要注意,寒武纪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次“业绩强劲”具体强在哪,还得等详细财报。
三、最后看“风险警示”:有人连亏4年半,有人营收下滑
这几家公司要么持续亏损,要么营收下滑,虽然挂着“阿里概念”的标签,但业绩实在没眼看,入手前一定要谨慎。
1.中科金财:AI业务占比14%,但已连亏4年半
中科金财半年报提到,人工智能综合服务收入4835.14万元,占总营收14%,看似沾了AI风口,但业绩依然拉胯:
营收3.45亿元,同比增14.36%;但归母净利润-8494.58万元,同比下滑71.51%;
更严重的是,2021-2024年,公司已经累计亏损4.25亿元,加上2025年上半年的8494万,近4年半亏了约5.1亿元;
就算有阿里算力调优合作,但这么多年一直亏,说明业务模式可能有问题,短期很难扭转。
2.特发信息:营收下滑17%,净利润靠“抠细节”
特发信息给阿里提供数据中心产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有点“惨淡”:
营收19.72亿元,同比下降17.56%;归母净利润560.41万元,扣非净利润385.42万元;
净利润看似为正,但营收下滑幅度这么大,说明主业在收缩,小体量的净利润能不能持续,还要看后续能不能拿到更多阿里的订单——目前来看,形势不太乐观。
3.云天励飞:营收翻倍但仍亏2亿,现金流好转是唯一亮点
云天励飞和阿里平头哥有芯片合作,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很猛,但亏损问题还没解决:
营业总收入6.46亿元,同比增123.10%;但归母净利润仍亏2.06亿元(去年同期亏3.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2.35亿元(去年同期亏3.46亿元);
唯一的好消息是经营现金流:净额3953.27万元,去年同期是-5.54亿元,说明公司回款能力在改善;但持续亏损下,光靠现金流好转还不够,得尽快让芯片合作业务盈利。
4.芯原股份:ASIC订单暴增7倍,但业绩全貌没披露
芯原股份是阿里芯片设计核心伙伴,半年报没直接给营收净利润数据,但有个关键信息:
二季度ASIC业务设计收入新签订单超7亿元,环比增700%;
ASIC是定制化芯片,订单暴增说明阿里在芯片领域的投入可能在向芯原倾斜,但订单能不能转化为营收和利润,还得看后续交付情况——目前业绩“只露了一角”,不能盲目乐观。
虽然板块热度高,但不是所有阿里概念股都值得碰,尤其是这3类:
1.业绩持续亏损,仅靠“概念”炒作
典型的是中科金财:虽然AI业务收入占总营收14%(4835万),但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494万(同比下滑71.51%),2021-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5亿——这种“靠概念涨起来,业绩跟不上”的公司,很容易回调。
2.业务关联性弱,仅“间接合作”
有些公司只是跟阿里有“小额订单”,或者“曾经合作过”,没有长期绑定。比如某些零售公司,只是入驻了淘宝,这种合作对业绩影响极小,涨起来多是短期炒作,千万别追高。
3.流通市值过小,波动风险高
比如思看科技(流通市值20.38亿)、雅达股份(16.33亿),虽然区间涨幅20%+,但市值太小,资金很容易“拉涨后砸盘”,普通投资者很难把握节奏。
短期看,这波行情是“阿里AI+云业务超预期”驱动的;但长期看,真正能持续上涨的公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业务深度绑定:是阿里核心业务(AI、云、数据中心、即时零售)的“不可或缺的伙伴”,而不是“边缘合作”;
2.业绩能兑现:要么营收/净利润持续增长,要么订单量显著增加,能把“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
以上是“阿里巴巴概念股票有哪些?2025年阿里巴巴概念股龙头一览表”的相关内容。
需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股票推荐或投资建议,个股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如果大家有看好的阿里概念股,或者想了解某家公司的具体业务,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来源:基金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