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恩 古建宣讲声韵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08:57 1

摘要:“古建是一本未完待续的书,这一砖一瓦组成的不仅是巧夺天工的朱甍碧瓦,更构建了一个浓缩着古人的信仰与工艺智慧的有机空间。”8月31日,在太原纯阳宫,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王崇恩教授正为游客义务讲解这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五进院落。十余年来,王崇恩将文物保

8月30日,王崇恩向游客讲述晋祠圣母殿设计营造的精妙之处。

与法国专家商讨古建墙体修复方案。

给文保志愿团队讲解崇善寺修缮保护细节。

给学生们讲解传统木匠工具。

7月23日,王崇恩向法国专家团队介绍晋祠营造技艺。

在太原纯阳宫,为游客讲解其建造历史渊源。

在太原店头村紫竹林寺进行文保宣讲。

在太原纯阳宫讲解其拱券做法。

在运城搜集文保宣讲资料,进行传统工匠调查。

王崇恩为文保志愿者讲解木构建筑搭建和榫卯拼接传统营造技艺。

“古建是一本未完待续的书,这一砖一瓦组成的不仅是巧夺天工的朱甍碧瓦,更构建了一个浓缩着古人的信仰与工艺智慧的有机空间。”8月31日,在太原纯阳宫,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王崇恩教授正为游客义务讲解这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五进院落。十余年来,王崇恩将文物保护的第二课堂从书斋搬到古建现场,将宣讲的“声音”从校园传遍三晋,更将保护的视野推向国际舞台。

作为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的创建者之一,王崇恩深信“守护的前提是知晓”。他亲自整理编撰大量文物宣讲材料,将专业的古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他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入景区,开展公益宣讲上百场,让沉睡的文物在市民耳边“活”起来。

“王老师常说,我们是文保的‘扩音器’。”一名学生志愿者说。王崇恩精心培养这支年轻的宣讲队伍,带领他们不仅在特殊节日集中发声,更在课余时间长期坚持。在太原纯阳宫、在晋祠,学生们走遍各个角落,掸去岁月的浮尘,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往来游客讲述一木一石背后的历史故事,将志愿服务与知识的“话筒”紧紧结合在一起。

王崇恩的宣讲阵地远不止于此。三尺讲台、公益讲座、乡村古建保护现场都是他的“讲堂”。今年7月,他参与了中法专家团队对晋祠及周边传统村落的联合考察与研讨,中外专家共同探讨水系治理、文物保护技术和生态旅游发展等议题,为探索晋祠文化景观的协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从组建太原理工大学文保志愿服务团队,到古建保护国际交流研讨,王崇恩教授始终致力于拓宽文保的传播路径。而他最看重的,仍是那日复一日、润物无声的生动宣讲。他以匠心培育着一代代“青禾”,让文保的“声音”通过他们的宣讲传得更远。

来源:锦绣太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