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访谈】黄玉敏:“骨痛”一定都是骨科疾病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9:06 1

摘要:主持人:“骨头疼” 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适,多数人第一反应会觉得 “该去骨科看看”—— 或许是关节劳损,或许是骨质增生,又或是不小心磕碰导致的损伤。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骨科疾病之外,血液系统的异常也可能成为骨痛的 “隐形推手”。当骨痛反复不愈、常规骨科治疗效果不佳时


主持人:“骨头疼” 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适,多数人第一反应会觉得 “该去骨科看看”—— 或许是关节劳损,或许是骨质增生,又或是不小心磕碰导致的损伤。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骨科疾病之外,血液系统的异常也可能成为骨痛的 “隐形推手”。当骨痛反复不愈、常规骨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是否该警惕血液系统的问题?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黄玉敏做客演播室,和我们大家讲讲骨痛一定都是骨科疾病吗相关知识。

欢迎黄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

问题一:骨痛大家并不陌生,但对其危害并不熟悉。骨痛等“骨相关事件”会带来哪些严重危害?随着病情进展会对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无明显外伤,适度活动后出现腰背部疼痛,或胸廓部位疼痛,可能是急性疼痛,也可能是慢性钝痛,很多人误认为是肌肉劳损,但休息后不见好转,疼痛逐渐进展直至不可耐受,遂就诊于骨科。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及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穿凿样或虫蚀样改变,甚至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如果是行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椎旁或肋骨周围软组织肿块;如果行PET-CT检查,还可见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上述这些表现统称为“骨相关事件”。那么如果出现了上述“骨相关事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了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相关事件”我们称之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我们有许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骨科转科过来的。约70%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疾病初诊时伴“骨相关事件”,随着病程的进展,这个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若出现了“骨相关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首先是患者活动能力受限,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身体机能和情绪健康,也增加家人或护理人员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问题二:生活中如果大家出现“骨痛”等症状的时候,需要及时就诊吗?都需要完善哪些相关检查?

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便可见端倪。症状上有“骨痛”,血常规发现一定程度的“贫血”,再加上肾功能的异常,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因此初诊于哪个科室无所谓,可以首诊于骨科,或首诊于肾内科,只要到医院就诊,便可以尽早发现疾病。

问题三:看来骨痛除了磕碰导致的不适之外,也有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想要确诊应该做哪些检查。如何判断危险程度分级?

“骨痛”是一种信号,当然要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存在,必须要完善的相关检查:血尿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骨髓活检,无论是骨髓涂片还是骨髓活检中发现克隆性浆细胞比例大于10%即可确诊。当然,很多患者确诊之后非常关心疾病的严重程度,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完善FISH等相关检查进一步帮助疾病的诊治。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尤其重要,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瘤细胞可能为灶性分布,一个部位抽吸骨髓液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反映疾病,所以需要骨髓活组织检查,穿刺部位取出一小块骨质,对疾病的诊断非常必要。

问题四:确诊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治疗问题了。应该什么时候启动“骨相关事件”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疾病一旦确诊,就建议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相关治疗。因为有研究显示,延迟2月以上治疗骨病,患者骨病进展的风险明显增加,并可能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另外当患者疾病复发时,也要尽早重启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

问题五:患者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必须要手术治疗吗?能不能药物治疗吗?

5.1手术是第一选择吗?显然不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不是根治疾病,主要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通过手术早期干预治疗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病理性骨折、解除脊髓与神经根压迫,缓解疼痛,重建骨连续性及脊柱、骨盆等重要结构的稳定性,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

5.2 一般治疗:除外脊椎骨骨折的急性期,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者绝对卧床,否则更易发生脱钙。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步行、游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存在脊柱病变的患者应卧加有软垫的硬板床,预防脊椎骨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

5.3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病的治疗:最为重要。疾病缓解才能从根源上控制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具体方案很多,目前临床可选的药物种类很多,可通过疾病特点、患者体能等因素,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5.4骨靶向药物的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及地舒单抗类药物都是临床上目前常用的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进行骨靶向治疗的药物。双磷酸盐如唑来膦酸为静脉输注,对患者肾功能状态有要求,中度及以上肾损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地舒单抗为皮下注射剂型,不经过肾脏代谢,不受肾功能影响,但地舒单抗价格相对贵一些。可以根据患者体能及肾功能情况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骨靶向药物治疗。

问题六:维持治疗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并不陌生。但依旧有患者疑惑:在此期间如果症状好转可以随意停药吗?

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后“骨痛”消失,快的患者1月以内,慢的患者基本也会在3月内“骨痛”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是不是就可以停用骨靶向治疗?当然不是,即便患者“骨痛”症状消失,疾病缓解情况良好,也依然有骨病进展的风险,因此在疾病确诊的前两年,建议每月一次给予骨靶向治疗,三年及以后可以每3月一次给予骨靶向治疗。

问题七:除了治疗之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家庭护理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尤其是伴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在行骨靶向治疗的过程中可增加低钙血症的风险,因此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预防低钙血症非常重要。另外,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每年1次或出现症状时);避免侵入性操作来预防下颌骨坏死的发生。口腔行侵入性操作前后均应暂停双膦酸盐/地舒单抗3个月。考虑到MM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长期抗骨髓瘤治疗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建议操作前1天至操作后3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分享,大家会更加了解骨痛不一定都是骨科疾病。骨痛就像身体发出的 “模糊警报”,它可能指向骨科的劳损与损伤,也可能隐藏着血液系统的异常。当希望大家在面对反复、难治的骨痛时,能多一份警惕,别忘了血液系统也可能是疼痛的源头。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健康大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