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本周一,在降息预期的“核动力”助推下,道指、纳指、标普 500 再次集体刷新高,社交平台上“#40000点”的词条热度一度盖过苹果发布会。然而,鲍威尔只在公开演讲里轻飘飘地加了一句“当前估值已明显偏高”,三大指数便像被拔掉电源的 RGB 灯带,连调两天
“美股太贵了。”——当这句话从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口中说出,华尔街的键盘声瞬间安静了 0.1 秒。
北京时间本周一,在降息预期的“核动力”助推下,道指、纳指、标普 500 再次集体刷新高,社交平台上“#40000点”的词条热度一度盖过苹果发布会。然而,鲍威尔只在公开演讲里轻飘飘地加了一句“当前估值已明显偏高”,三大指数便像被拔掉电源的 RGB 灯带,连调两天,市值蒸发约 1.3 万亿美元——相当于 4 个英伟达 overnight。
AI 泡沫、降息博弈、总统大选……多空因素缠斗之际,“太贵”背后的三道硬指标,以及市场正在自我说服的“新常态”叙事。
CAPE 值:40 倍的“时间回旋镖”
1988 年,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把“过去 10 年通胀调整盈利”塞进分母,发明了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目的就是削平经济周期的毛刺。
截至 8 月 30 日,标普 500 CAPE 已升至 40.1,为 2000 年 1 月以来首见。Creative Planning 策略师 Charlie Bilello 把图表甩到 X(原 Twitter)后,配文只有一句:“Welcome back, 2000。”——20 分钟后点赞破 3 万。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
- 2000 年 1 月 CAPE 首次破 40,随后 30 个月纳指跌去 78%;
- 2021 年 11 月 CAPE 39.2,标普 500 在 9 个月内最深回撤 24%。
如今,降息预期把 CAPE 再次推上“悬崖边”,席勒本人上周在耶鲁公开课上提醒学生:“低利率可以解释高估值,但不能消除高估值。”
巴菲特指标:2.7 倍 GDP 的“红灯区”
2001 年,沃伦·巴菲特在《财富》杂志放话:“总市值 ÷ GDP,是衡量估值的最佳单一指标。”从此,该比值被江湖人称“巴菲特指标”。
道琼斯市场数据的最新测算:
- 美股总市值 64.5 万亿美元(截至 6 月底)
- 美国年化 GDP 23.7 万亿美元(Q2 修正值)
→ 比值 2.72,刷新 2001 年 3 月“科网泡沫”顶部纪录。
Jones Trading 首席策略师 Michael O’Rourke 在电话会议里对我们说:“当资产价格比整个国家的经济产出膨胀得还快,你最好祈祷盈利能跟上,否则就是纯靠信仰充值。”
市销率:3.12 倍的“营收天花板”
盈利可以靠回购、减税、会计魔法“美颜”,但营收相对难 P 图。标普 500 未来 12 个月预期市销率(PS)已升至 3.12,刷新 2000 年有数据以来最高。
BofA 量化团队补充了一个细节:当前美企净利润率 12.3%,距 2022 年历史峰值仅差 30 个基点。这意味着“营收×利润率=盈利”这条公式里,营收端已拉满,若利润率回落,估值将遭遇“戴维斯双杀”。
格林斯潘幽灵:非理性繁荣 2.0?
1996 年 12 月 5 日,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抛出“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词,道指当天跌 2.3%,但真正的顶部出现在 3 年 4 个月后。
雅德尼研究公司创始人 Ed Yardeni 把鲍威尔本周的“太贵”评论与格林斯潘金句并列:“同样是对估值的温柔敲打,同样发生在牛市中段,历史会同步吗?”
格林斯潘讲话后 36 个月,纳指又涨了 190%;随后 24 个月跌去 78%。“提前预警”与“真正见顶”之间,隔着一场情绪狂欢。
多头反杀:高估值 = 新常态?
估值高 ≠ 立刻跌。BofA 美股策略主管 Savita Subramanian 在 24 页研报里给出四条“新常态”论据:
1. 资产负债表“去杠杆”:标普 500 成分股净负债率 28%,比 2000 年低 18 个百分点;
2. 利率锁定:美股前 50 大公司 92% 债务为固定利率,平均期限 10 年,加息风暴刮不到利润表;
3. 盈利波动率下降:过去 10 年 EPS 年化波动率 13%,而 1990 年代为 25%;
4. “轻资产+AI”抬升 ROE:相同营收规模下,固定资产投入比 20 年前减少 35%,AI 自动化进一步压缩人力成本。
Savita 的结论简单粗暴:“16 倍 PE 是旧经济,24 倍是新常态,市场还在用老地图找新大陆。”
散户行为学:FOMO 与“逢低就吸”
摩根大通流量监测显示,过去两周美股零售端净买入 210 亿美元,创 2021 年 11 月以来新高;同期对冲基金经理净卖出 120 亿美元。
“聪明钱”与“韭菜”再次站成两队。Reddit 热门贴标题:“CAPE 40?So what!苹果 5 分钟回购 900 万股,空头只会助涨。”——获 1.2 万赞。
估值是温度计,不是灭火器
1. 三大指标(CAPE、巴菲特指标、PS)同时历史新高,短期回撤概率 > 60%,但“泡沫顶点”无法精确打卡;
2. 降息周期前半段,流动性溢价往往继续推升风险资产,真正的“估值杀”通常发生在首次降息后 6–9 个月;
3. AI 革命尚处“资本开支期”,盈利兑现节奏决定估值能否被“成长”消化,2025 年 Q2 是关键验证窗;
4. 普通投资者最优策略仍是“核心宽基 + 再平衡”:用标普 500 或全指纳斯达克 100 做底仓,每涨 10% 强制减仓 5%,把估值风险转化为流动现金,而非一把梭哈或空仓焦虑。
鲍威尔也逛论坛?
X 平台有网友 PS 了一张“鲍威尔匿名账号”截图,配文:“I can’t believe you guys are still buying the dip.”——该账号粉丝已破 20 万,真假莫辨。
无论主席有没有潜水,市场最终会用真金白银投票。 valuation matters,只是它常常迟到,但从不缺席。
来源:睿智的鄭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