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调挂机能效指标APF值超过6的是假能效!”近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演讲里直戳行业痛处,说有些同行根本不是搞技术创新,而是用算法玩"数字魔术"糊弄人,把空调能效标得虚高,实则是"用算法粉饰问题"。空调业能效虚标多年前就曾被多次曝光,但为啥这乱象非但没根治
“空调挂机能效指标APF值超过6的是假能效!”近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演讲里直戳行业痛处,说有些同行根本不是搞技术创新,而是用算法玩"数字魔术"糊弄人,把空调能效标得虚高,实则是"用算法粉饰问题"。空调业能效虚标多年前就曾被多次曝光,但为啥这乱象非但没根治,反而越演越烈?
我们先看这些作假品牌到底是怎么操作的。现在虚标早已不是简单贴个假标签那么粗暴,而是套路越来越隐蔽。据朱磊介绍,国家检测部门测算能效时会取24℃、29℃和35℃几个关键温度点来测耗电量,并以此数据来推算总体能效数值。有些企业就专门在这几个点上做手脚:24℃是检测的起点,耗电很少,但故意调低29℃工况的耗电量,调高35℃的耗电数值,如此倒推计算时居然能算出24℃时耗电为负数,这可以抵消部分正的耗电,这样硬生生"造"出超高能效的产品。
据家电人了解,现在市场上标注APF超过6的产品比比皆是。以海信空调为例,其1.5匹易省电Ultra机型能效指标APF高达6.20,但其价格补贴后只有2300多元。反而我们看格力空调挂机能效指标APF大都在5.3左右,即使一些价格高达5、6千元的新品能效指标也只有5.4左右。再看日系空调大金等品牌,其一级能效挂机APF最高也在5.7左右,没有超过6的。
为何很多空调品牌特别看重APF数值。这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家电都喜欢研究对比参数,认为空调能效数值越高空调的质量就越好,孰不知很多高数值有些是虚标而来。这也就解释了部分头部品牌的子品牌ADF标注数值反而比主品牌更高的原因了,但子品牌的同类机型价格却远远低于主品牌的价格。
除了虚标能效数值,还有一些三四线品牌直接在核心部件上缩水,用劣质铝箔换热器代替合规材料,空调能效大幅衰减,但能效标识照样敢标一级。还有更离谱的,二手市场里使用多年的老空调,用除黄剂漂白翻新,再贴个定制的一级能效标就当新机卖,连二维码都给配好,妥妥的一个“高价”翻新机。
空调市场为何乱象越演越烈?首先是企业的逐利心在作祟,尤其是在成本压力下,一级能效的空调比三级的贵好几百,虚标一下就能抢占低价市场,利润空间立刻就出来了。
其次,监管和标准的漏洞给了乱象生存空间。虽然国家有明确标准,比如实测能效比不能低于标称值的90%,制冷量不能小于额定制值的95%,但执行起来总有空子可钻。有些企业搞"实验室特供机",送检的样品精心调试,实际量产的产品就偷工减料。还有就是市场监管抽检覆盖有限,对违规者处罚太轻,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消费者"难辨真假"也让劣币有了生存土壤。对普通人来说,无法像专业机构那样测制冷量和耗电量,只能看能效标识上的数字。就算有人发现问题,维权也不容易,得自己找证据检测,费时费力,很多人最后就认栽了,这反而纵容了商家的造假行为。
朱磊呼吁行业用"真技术"打破"假概念",空调能效终究要靠压缩机技术、换热系统这些硬实力支撑,不是靠算法推算出来的。家电人认为要真正根治当下空调业乱象,光靠企业自觉远远不够。监管得跟上,不仅要加大抽检力度,更要提高处罚额度,让造假成本高到不敢碰。不然,再严厉的标准也挡不住逐利的歪心思,消费者终究还是要为"数字魔术"买单。
来源:家电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