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都随着一声沉闷的撞击拉开序幕,北京的天色灰蒙。围城之下,每个人心头都压着石头——没有退路,没有希望。崇祯站在后宫门口,像是随时会被风吹散的纸人。一边是断裂的家国,一边是无路可走的命运。为什么一个再不肯放弃的人,最后还是自己结束了一切?
一切都随着一声沉闷的撞击拉开序幕,北京的天色灰蒙。围城之下,每个人心头都压着石头——没有退路,没有希望。崇祯站在后宫门口,像是随时会被风吹散的纸人。一边是断裂的家国,一边是无路可走的命运。为什么一个再不肯放弃的人,最后还是自己结束了一切?
清晨里,空气里蒙着一层死寂。三月十八,大明的末日,宫墙之内弥散着哀恸。崇祯没有时间去犹豫,把自己的儿女一一打发出城,仿佛这样能给他们争一线生机。周皇后听命自己了解,长平公主则在混乱中失去了一条手臂,湿冷的血散在瓦砾之间。宫殿里没有温度,也没有臣子聚集商议。每个人都忙着逃命,没人关心这座城的主角究竟在做什么。所谓的忠臣,早已消散无踪。
像是要把所有体面留给后人,崇祯穿好了龙袍。他没有一个人可以告别,步伐飘忽地走出了繁华已失的皇宫。王承恩默默跟在身后,这个太监成了最后的陪伴。走到煤山,崇祯只能喃喃自语,“诸臣误朕,诸臣误朕”。不是哀号,是一声声咀咒,没有人回应他。挑了一棵歪脖子树,下定决定。白绫在风里微微飘动,结局近在眼前。没什么华丽,也没戏剧性,只是绝望把一个帝王推到极限。
李自成这时还在城外喘息,打了十几年,终于杀进了大明的心脏。春风得意,有些理应如此的狂喜。进宫第一眼就看到长平公主的“尸体”,他表情有点复杂,嘴里说着指责:崇祯残忍。假装同情,实则戏码。这公主远远没有真正死掉,李自成只好安排人救治。但对于旧朝残余这些孩子,他完全没兴趣。
崇祯三个十岁上下的皇子被抓过来,李自成提问:“你父亲呢?”朱慈娘应答:“崩于寿宁宫。”很干脆,眼里没有惧色,像是死水般平静。李自成接着问:“你说,明朝怎么亡的?”朱慈娘一句:“奸臣误国。”还补上一句文武无忠无义,暗讽那些大臣很快会来投靠新主子。李自成自以为把握了局势,偏偏朱慈娘又要求:请以帝王之礼安葬我的父皇。听到这个请求,他竟然答应了。把尸体送到东华门,给太监发了几贯钱去买棺材,柳木一口,算是仁至义尽。
殓葬过程不过几百两银子,几位好心官员凑份子。灵堂很简陋,和尚低声念经,哭拜的人不过三十,剩下六十日拜不哭。谁是真情,谁是敷衍?没人关心。大多数明朝旧臣干脆不出现,冷清到让人觉得可笑。不知崇祯会不会觉得死后还算有个棺材,至少儿女还在一旁哭泣。
这帝王没有为自己修陵墓,李自成就把崇祯同周皇后塞进田贵妃墓。一个外椁里硬挤三口棺材,田贵妃、崇祯、周皇后,荒唐又尴尬,连埋葬都要凑合集。花费没有超过几百两,还不如一户有钱人葬小妾。倒是王承恩尸首也跟着埋在崇祯旁边,混杂在一起,甚至连一点仪式感都没有。
这葬礼寒酸极了,皇帝死了,钱还是明朝官员凑的。李自成手里其实不缺钱,进城没多久,家财搜刮得盆满钵满。明朝旧臣、富户都成了肥肉,甚至有些主动上缴的也没能逃脱洗劫。说“仁义”,其实只是权宜之计。有人觉得他做法太小气了,好歹安葬一个帝王也该大方点?偏偏李自成并不上心,他其实从不在意收买人心这个门道。
城里乱哄哄,各地的富户、官宦家不是丢了银两就是一贫如洗。吴三桂的父亲没能保住命,陈圆圆也被夺走。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降,没想到家破人亡,一怒投了清。某种意义上,李自成的部队胡作非为,彻底败坏了进京的最后人气,城破之快,连他都未曾料想。
清军入关后,说是替大明昭雪,指责李自成葬礼寒酸到暴尸荒野。把崇祯重新迁葬到“思陵”,还命百官百姓穿孝三日。南方的史可法都觉得感激,清廷这套做法其实极有政治意味:这是收揽旧官人心,看似怀念明朝帝王,实则挖明朝根基。势力转移的速度,快到不得不让人佩服。
此刻,北方已经归了清。很多明朝旧臣被清廷收买后,纷纷投降。李自成只在北京待了四十二天,就被赶了出去。其实他有一把好牌,却因为贪婪和目光短浅搞砸了结局。没能借崇祯之死赢得同情,没有宽容对待这些明朝余孽,口头仁义不顶用,做法却与誓言相反。
有人说李自成根本没打算长期统治,他只是要财物,命运早已写好剧本。可也有一点莫名诡异——如果李自成能给崇祯好葬礼,民心会不会留下?但民心本来也不易捕捉,也许就算有了温情,也保不住一切。朝代更替,声势浩大,比拼的是势力和手腕,单靠“仁义”根本不够。
一边是清廷稳住天下,一边是李自成出逃,史可法流着泪,吴三桂摇摆不定,民间却早已习惯更迭。其实崇祯最后的结局,也显出亡国君王的无力感。表面看是“诸臣误朕”,但真要追究,崇祯未必比之前的人更有远见,所有的挣扎都成了空。
短短四十二日,李自成折了最大优势,清廷顺势接管,政治手腕和象征仪式作用都清清楚楚暴露出来。一次葬礼,决定了一朝天命的去与留。哪怕隔着几百年再看,也有点说不清:到底哪一步算是真的失误?
或许那些被遗忘的名字,才是每一次王朝更迭的隐线。崇祯的棺材简单冷清,却把大明的最后尊严埋在了泥土里。真正的失败,不是贪婪和愚蠢,是没能抓住关键时刻该抓的东西。
但谁又说得明白,下一场更迭是不是还会有同样的结局?
来源:当归故事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