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仕强教授曾说:“满脑子只有钱的人,反而抓不住钱。”很多人觉得赚不到钱是运气差、不够努力,其实往往是困在4个思维盲区里,没看清财富的底层逻辑。
曾仕强教授曾说:“满脑子只有钱的人,反而抓不住钱。”很多人觉得赚不到钱是运气差、不够努力,其实往往是困在4个思维盲区里,没看清财富的底层逻辑。
曾老常说“钱有四条腿,人只有两条腿”,越盯着钱跑,越容易陷入怪圈:看别人直播赚钱就盲目跟风,听说理财能暴富就押上全部积蓄,最后大多竹篮打水。
真正的财富逻辑是“价值先行”,就像农民要先深耕土地才会有收成,匠人要先打磨技艺才会有口碑。
《道德经》里“甚爱必大费”说得对,太执着于钱,反而会忽略“解决他人需求”这个根本。与其追着钱跑,不如专注做好事:你帮别人解决了难题,提供了价值,钱自然会顺着价值找到你。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曾老用胡雪岩的经历提醒大家:早年他靠“义”积累信誉,成了“红顶商人”;可后来为了暴利囤积垄断,丢了德行,最终一败涂地。
现实里也一样:有些餐馆用劣质食材省成本,看似短期赚了钱,却丢了顾客信任,最后只能关门;而那些坚持用真材实料的店,哪怕利润薄,也能做成老字号。
《大学》讲“厚德载物”,德行就像装钱的“容器”,容器不够大、不够结实,再多地钱也留不住。
曾老认为“钱是福报的显现”,有些人拼命赚钱却存不下,不是运气差,是福报的“容器”太小,就像浅盘子装水,稍多一点就会溢出来。比如有人突然赚了笔快钱,没多久就因生病、意外花光,本质是德行撑不起这份财富。
福报不是天生的,是日常攒出来的:帮邻居搭把手、照顾老人的小摊、给需要的人让个方便,这些小事都是在扩大福报的“容器”。
《文昌帝君阴骘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对世界多一分善意,世界就会对你多一分眷顾,财富自然能留住。
“竹子前四年只长3厘米,第五年每天能长30厘米”,曾老用这个例子提醒:财运也有“蛰伏期”,最忌焦虑浮躁。很多人努力了一阵子没看到回报,就急着放弃,要么换赛道,要么去投机,结果错过“厚积薄发”的时机。
低谷期不是没机会,是该“沉下来”的时期:把“我要搞钱”换成“我能创造什么”,利用空闲时间学新技能、补知识短板。就像程序员在低谷期学AI,等机会来临时,专业能力就是撬动高薪的杠杆。修好心、沉住气,才等得到财运爆发的那天。
其实赚钱的关键,从来不是“追钱”,而是“修己”。曾老说的“修德聚福,利他招财”,就是最实在的财富心法:眼里别只盯着钱,多想想能帮别人做什么;心里别只装着自己,多攒点善意和德行。
等你把自己修好了,心宽了、德厚了,钱自然会主动来敲门。
来源:致之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