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建成!国家疾控局全力推进建设智慧化多点触发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丨争上游有话要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21:58 1

摘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9月23日(周二)10时,围绕“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修订情况,并答记者问。


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国家疾控局:到2030年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9月23日(周二)10时,围绕“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修订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在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方面,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哪些规定?“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机制如何运作?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计划?谢谢。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 焦振泉

谢谢您的提问。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要求加强传染病监测体系,建立监测哨点,拓展症状监测,强化联动监测、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要求细化预警,分析评估疫情风险,向社会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必要时由政府发布预警;要求完善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各级疾控部门定期公布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公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确诊、疑似、死亡病例数量等信息。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我局加强顶层安排,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制定指导意见,计划用6年左右时间,到2030年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一年以来,我们聚焦规范化、多源化、智慧化,全力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一是聚焦规范化,健全制度机制。已经制定了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预警管理办法两项办法,制度层面上细化了疾控机构、疾控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主要流程和运行机制。持续推进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疫情信息公布等制度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平急转换机制,认真总结既往做法,固化有效防控经验。疾控机构坚持日监测、周分析、月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健康风险提示。二是聚焦多渠道,实现多点触发。优化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逐步实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之间的传染病数据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布局哨点医院监测网络,开展呼吸道、腹泻、出血、出疹、脑炎脑膜炎等五类症候群的常规监测,检测监测超过90种病原体,动态跟踪疫情形势和病原谱构成。布局监测站点,开展病媒生物、宿主动物、城市生活污水监测,将监测关口前移到环境因素。布局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络,将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海关、农业等相关部门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纳入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网络。通过强化哨点医院、监测站点和网络实验室3张主动监测预警网络,持续布局多部门协同、社会感知、全球疫情监测等多渠道,在人、动物、环境等领域相互贯通,实现多源印证和早期预警。三是聚焦智慧化,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国家、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在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安装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加强医防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确诊病例一键报告、阳性病例提醒报告和涉疫信息自动捕获。推动“人工智能+监测预警”应用场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维度监测预警指标、数据库和模型库,实现涉疫异常信号的自动触发、自动捕获、自动预警,提升辅助决策水平。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全力推进建设智慧化多点触发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重点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准确性,不断增强疫情早发现、科学研判和及时预警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公共卫生保障。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请结合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介绍如何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谢谢。

国家疾控局规划财务与法规司司长 李正懋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是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和暴发的重要措施。在传染病防治日常管理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对违法行为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依法进行查处,有效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有力督促了“四方责任”的落实,保障传染病防控措施得到贯彻执行。我局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开展国家随机监督抽查,不断加强公共场所、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的特点,按照“分类监督、动态监管”的原则,切实督促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明确了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细化了监管措施,并修改完善了有关处罚规定,增强了可操作性,确保过罚相当。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法律规定,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完善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持续加强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能力,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好保障。谢谢。

新闻来源:国家疾控局

争上游有话要说:

传染病防治法是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法律,为卫健和疾控部门提供了法律框架与行动准则,监督执法是落实法律条款的关键抓手,当前国家正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需通过执法确保哨点医院、病原体监测等报告及监测预警的质量‌。为帮助各级疾控、卫健部门提升工作效率,争上游科技创新提出“智慧疾控”解决方案。依托我司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根据疾控工作需求,专为疾控部门打造一个标准统一、高效智能、各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互联互通的高度数字化智慧中台,并重点搭建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执法及智慧应急等应用系统。智慧监测系统将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源头数据统一采集、自动采集,和国家、省、市、县四级疫情监测信息同步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传染病监测全病程信息闭环管理;智慧预警系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态势感知,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实现监测预警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管理;智慧执法系统以“现场”+“非现场”的执法模式实现全程监管、监测数据精准分析、违规行为高效处置,有效创新监管方式,丰富执法手段;智慧应急系统依托GIS地图服务进行定制开发,事发地点定位、事件信息和资源展示等功能,以便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平台利用先进的算法模型进行深度挖掘,有效缩短从疫情发现到响应的时间窗口,可实现从防控数据收集、质控,到应用再到数据安全的闭环管理,全方位支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精准、高效地开展。

二、甘州:充电赋能强化疾控监督 夯基固本助推医防融合

甘州融媒讯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切实发挥疾控监督员在推进医防融合、守护群众健康工作中的“前置探头”作用,9月份,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心举办了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业务培训。

会上,区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从当好“健康哨兵”,认清监督岗位的“分量”;扛起“监督之责”,把准依法履职的“标尺”;练就“硬核本领”,紧握履职尽责“利器”;树好“实干形象”,擦亮疾控监督的“名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疾控监督员扎扎实实抓好“查得细、指得准、联得通、报得实”四件事,拿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切实肩负起全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的重任。

本次培训聚焦疾控监督核心业务,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详细讲解《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中的报告流程、数据填报、时限要求与质控要点,帮助监督员精准把握规范,规避实操漏洞;清晰解读《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工作指引》,以“清单式”方法让疾控监督员明确职责范围、工作流程,为监督员提供工作指导;聚焦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医疗废弃物处置的高风险操作,通过场景化演示强化操作规范与风险防控意识,筑牢安全防线;结合案例解读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政策调整与新增条款,确保监督员掌握导向、依法监督。

参训监督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既更新了专业知识储备,又学习了优秀工作经验,为今后更高效、更规范开展疾控监督工作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甘州区疾控中心将继续通过现场指导、互查助学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队伍建设,让疾控监督工作落在实处、取得成效,成为推进医防融合、守护群众健康的“硬核力量”。

新闻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争上游有话要说:

我国的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已经到了全面推广的阶段,各地都积累了不少工作成效。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疾控监督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争上游疾控监督员综合管理云平台是疾控监督员开展线上监督、动态评估、风险研判的信息化工具,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疾控监督员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化自查、报告、处置能力。云平台围绕疾控监督员工作职责及重点进行功能设置,整合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智慧监测等多种板块接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帮助有关部门对疾控监督员、医疗机构、专家等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管控。入驻医疗卫生机构的疾控监督员可以利用平台对医疗机构开展疾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进行上传下达,保证报告的时效性。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定期查看和审核疾控监督员的工作记录、报告和统计数据等,并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功能,对疾控监督员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疾控策略,提高试点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案卷评查交流培训

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荆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涉企执法监管行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能力与水平,9月12日荆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了全市案卷评查交流培训。

针对扎实推进案件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强调:一是要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各地要落实稽查人员设置,对办理案件全面把关和重点抽查,推行“一案一评”制度,确保案件质量评查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要创新手段,规范流程。全面应用“智慧卫监”平台,实现执法全程留痕。制定《卫生监督执法操作指南》,明确证据采集、法律适用、裁量等关键环节标准;三是要靶向培训,长效提升。在强化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案卷评查工作,以优秀案卷和问题案卷为教材,开展“解剖式”分析,重点提升执法能力和案卷质量。

此次培训以“实战导向、问题导向”为原则,组织各县市区执法人员围绕调查取证、法律适用、裁量标准、执法程序、执法难点等方面,精心选取案件,进行全面汇报。随后各地就问题清单、案件评查心得依次交流发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今后办理类似案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下一步,荆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将建立案件定期评查和重点案件交流讨论长效机制,推动执法能力建设;形成“查处一案、规范一类、警示一片”的工作机制,提升执法公信力;深化培训成果转化,持续锤炼卫生监督队伍,推进案件标准化、精品化办理,为落地落实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夯实基础,进一步推动全市卫生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闻来源: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争上游有话要说:

随着卫生健康领域政策法规的频繁更新,基层执法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为提升执法效能,信息化手段成为破解法规动态跟踪难、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关键路径。为了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帮助执法人员快速掌握法律法规的变更,争上游科技自主研发了移动现场执法包。执法人员使用执法包开展现场检查和现场取证,可以通过执法终端的摄像头和话筒进行拍照、录音、录像等完成高清影音证据收集,全面实时客观地记录执法过程及当事人意见,减少人为的干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和使用是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根据多地的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组织开展内部案卷评查工作情况来看,目前执法文书内容不规范的问题较为普遍。为了切实帮助基层卫生健康执法部门提升执法卷宗制作水平,结合一线卫生健康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和执法过程中使用文书时遇到的问题,经过深入研究,争上游科技研发了文书质控系统。系统从内容质控、时间质控、形式质控与环节质控四个层面,横向覆盖执法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专业知识,纵向覆盖省、市、区县级执法人员。系统以模块流程控制执法文书质量,同一案件各文书互相关联,提高文书书写正确率。同时争上游科技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文书规范的变化对不断更新迭代系统内置的文书通用版本,并根据各省市卫生健康部门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修改,更贴合当地政策法规及实际要求,有效提升办案人员的文书质量和执法效率。

来源:卫生健康争上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