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是长征八号火箭的“专属座位”。今年8月2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这里顺利发射,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太空。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这里已具备了“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的发射能力。
伴随着椰林海风,一枚枚火箭喷射出烈焰,像“钢铁侠”般直冲云霄,奔向星辰大海。这不是科幻大片,而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真实写照。
走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站在一号发射工位的脚下,记者们仰望着这座“钢铁巨兽”纷纷发出感慨——它远比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更加高耸、更加震撼。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是长征八号火箭的“专属座位”。今年8月2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这里顺利发射,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太空。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这里已具备了“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的发射能力。
一号发射工位是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的“专属座位”。本报记者 张冰洁 摄
“一号工位的塔高是90米,最顶上的橙色装置就是塔吊,起吊重量可以达到55吨,最底下是发射台,对火箭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席指挥张小军为记者们详细“解剖”了火箭的“工位”。
在他看来,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发射台底部的导流装置。“一号发射工位首次采用了地面导流装置,导流锥从两侧对燃气进行排导喷水,实现了降温降噪。”张小军介绍称,一号工位的四周还设有四个避雷塔,塔高120米,主要是为海南雷暴等极端天气做准备。
二号工位可以满足多种构型的火箭发射需求。目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了“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的发射能力。本报记者 张冰洁 摄
近年来,随着商业卫星广泛应用,商业航天的业务量迅速增长。然而,与商业火箭、商业卫星旺盛的发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射资源相对紧缺。可以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成,完成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版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卫星发射基地。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
为何要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在北纬19°的海南文昌?带着疑惑,记者跟随调研团继续参观了三平厂房、测控大楼,答案也愈发清晰。
“海南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梁告诉记者,从地理位置来看,文昌发射场靠近赤道,纬度低,发射火箭的推力更小,运载效能更高;再从便捷性方面来看,近海的位置不仅方便海运大型运载火箭,也扩大了火箭的落区范围,便于未来发展火箭回收产业。
如果说低纬度的地缘优势赋予了海南航天事业发展“基因”,那海南自贸港的政策支持则为海南商业航天事业装上了一个“加速器”。
“海南自贸港建设,也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机遇。”杨天梁告诉记者,在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一系列独有的政策优势之下,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一批商业航天民营企业在这里扎根落户,海南“航天+”的产业链不断壮大。
据了解,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航天产业也是海南自贸港“海陆空”三大未来产业之一。依托海南自贸港区位和政策、发射场资源优势,海南正在加快构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旅游等产业生态体系,支持文昌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天城。
今年1月25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预计2026年底前具备发射能⼒。届时,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年总发射能力将达到60发以上,中国将以更加开放、高效的姿态打开星辰大海的产业版图。
来源 :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张冰洁
视频:原健凇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
来源:金融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