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让年轻人争相打卡的4种餐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0:10 1

摘要:比如,2024年抖音上关于“打卡餐厅”的短视频超过了24万条;麦肯锡《2024年全球消费趋势》也指出,体验经济市场规模已达8万亿元,其中餐饮体验占比27%,同比增长14%。这些都说明,消费者已习惯为“氛围”、为“心动”额外付费。

2025年的中国餐饮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消费者的需求变了。

过去只是追求“吃饱”,后来升级到“吃好”,而如今,他们更进一步,开始追求“吃得心动”的消费体验。

有数据显示,超过75%的用户因情绪体验增加了消费频次,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一份“心动感”买单。

比如,2024年抖音上关于“打卡餐厅”的短视频超过了24万条;麦肯锡《2024年全球消费趋势》也指出,体验经济市场规模已达8万亿元,其中餐饮体验占比27%,同比增长14%。这些都说明,消费者已习惯为“氛围”、为“心动”额外付费。

在这一背景下,抖音生活服务于2025年4月25日在北京发布了《2025年心动榜餐厅》,覆盖全国40座城市,共2117家餐厅入选。其中,1689家为首次上榜,428家连续两年在榜。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氛围感”的餐厅曝光量尤为突出——抖音上“约会餐厅”“花园餐厅”“音乐餐厅”等相关内容播放量突破10亿,氛围感相关词条内容同比增长101%,互动超百亿。更有81%的消费者认为,餐厅氛围对就餐体验非常重要。

基于此,抖音心动榜将上榜餐厅划分为四大氛围趋势:东方美学、山野自然、松弛时尚、未来先锋。接下来,我们就逐一展开聊聊。

01

东方美学

所谓东方美学餐厅,指的是那些深度融合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体验,并通过抖音等内容平台获得广泛关注与认可的餐饮空间。

那么,这类餐厅为何能成为市场新宠?其对消费者和商家均具有重要价值。

对消费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用餐,更是一场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精神之旅,既满足情绪价值,也契合社交分享需求,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情感纽带。

对商家而言,在高度同质化的餐饮市场中,引入东方美学元素有助于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形成品牌护城河。

典型案例“新京熹"便以京剧为核心文化支点,打破传统涮肉的单一用餐模式,打造“美食+国粹”沉浸式体验。

场景上,以宫廷手工切肉案、景泰蓝锅具为标志,搭配亚克力透明容器盛放羊肉,既保留传统精致感,又符合年轻群体审美;

装修上,运用金黄色墙面与暖黄灯光,营造奢华神秘氛围。

用餐流程中融入京剧表演元素:大幕拉开、铜锣声响、演员登场等环节嵌入体验,并穿插花式调酒与京剧献唱,增强仪式感。

产品方面,主打老北京涮肉,延续纯正风味的同时,以青花瓷碎片铺底、手工定制景泰蓝锅具提升视觉美感。

吃法上,推出三味碟,打破传统单一蘸料模式,并将后厨切肉环节移至顾客面前,增强现切鲜食的互动感。

据抖音平台数据显示,上榜“心动餐厅”后,新京熹国贸店与白塔寺店客流量实现20%-30%的增长,印证了文化体验型餐饮的强大吸引力。

类似的成功案例在全国不断涌现。西安品牌“火炉旁烤肉”以影视长安IP为灵感,将唐风元素与现代餐饮深度融合,基于唐文化打造特色用餐场景:

店内木质雕花门框悬挂红色灯笼,配以展现唐代市井百态的壁画;

服务人员扮作诗仙李白,吟诵“烹羊宰牛”诗句,使服务成为文化体验载体;

产品端推出“长安八景”主题烤肉盘,将大雁塔、曲江流饮等元素创意融入摆盘,其油泼辣子烤肉更融入陕西非遗技艺。

品牌对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而非简单堆砌,有消费者反馈“到店发现比视频更惊艳,随手一拍即古风大片”,其七月推出的“锦绣芳华”套餐日均销量近百单。

亦有品牌深耕宋代美学,如杭州“宫宴”以南宋文化为基底,结合水幕、光影等科技打造沉浸场景:

空间上,使用560台投影仪构建360度圆形剧场,还原宋代建筑与江南园林意境;

用餐上,服务员以“公子”“娘子”相称,用“用膳”替代“吃饭”强化代入感;

产品上,复刻南宋御厨配方,如《武林旧事》记载的膏蟹酸萝卜烧豆面,搭配特制的龙井熏香,让食物成为流动的历史

服务上,店内还备有200余套汉服,供消费者实现从现代到古风的角色转换。

此外,杭州“川色江湖”餐厅则突破复古风,将川西穿斗结构简化为新中式融合空间,开辟另一种东方美学表达路径。

这类模式与今年流行的“宫宴餐厅”本质相通——均以东方美学为框架,融合地方文化与民俗打造独特体验。

如南京“金陵华梦宫宴”则以大明宫廷为背景,推出“一菜一典故”体验,如“郑和下西洋”主题菜配航海故事表演,演员身着明代服饰穿梭互动,进一步拓展了东方美学的叙事维度。

归纳总结我们会发现东方美学餐厅具体不少普遍的共性:

文化层面,它们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与艺术体系,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赋予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

空间上,强调中式美学意境,常运用自然材质、对称布局、留白手法等古典园林造景方式,营造沉浸式氛围。

体验上,注重多感官参与,通过特色表演、传统仪式、定制化服务等方式增强互动感。

器具与菜品上,呈现则讲究东方韵味,部分融合药食同源理念,摆盘如画,体现精致感。

02

山野自然

第二个趋势是“山野自然”。和东方美学不同,山野自然风格是将自然景观、田园气息乃至户外活动的精神,全面融入就餐空间和体验之中。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修风格,更是在向消费者售卖一种“逃离都市、拥抱健康、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幻想——这也正是当下最能打动消费者的价值点。

这一类餐厅主要迎合了消费者三方面的诉求:

一是在快节奏、高压的城市生活中,提供一个难得的“透气口”;

二是这类餐厅往往与健康、有机、低碳的饮食理念强绑定,契合了现代人对品质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重视;

三是借助自然光、绿色背景和独特设计元素,餐厅处处充满山野氛围,出片率极高,极大满足了用户在社交平台的分享欲。

从空间呈现来看,这类餐厅有几个明显特征:

第一、场景移植型:餐厅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自然景观。

比如直接打造为森林餐厅、洞穴餐厅、花园温室餐厅。大量运用天然木材、石材、绿植和水景,配合模拟自然天光或烛光的效果,让人一步入就有置身山野的沉浸感。

典型案例比如中国宜昌的“放翁悬崖餐厅”,它是全球九大岩洞餐厅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利用天然溶洞与悬壁通道相连的挂壁餐厅。

餐厅位于西陵峡一侧,与三峡洞相连,部分区域悬空而建,顾客在溶洞外侧包间用餐,如同悬空而坐,既能欣赏西陵峡壮丽风光,也能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同样走山野路线的还有郑州的“能遇见融合烤肉”,它在空间上营造出山谷小院般的松弛氛围,并将沙姜、香菜等山野原料融入烤肉调味,让每一片肉都带有清新自然的山野气息。

必胜客也在今年5月在济南泉城路商圈世茂广场,推出了全国首家以“城市绿洲”为理念的主题餐厅。

餐厅通过森林入口、绿植环绕、垂吊绿植墙、原木休闲区等动线设计,强化自然体验,进一步印证了“山野自然”风格在连锁品牌中的落地与扩散。

其二、露台户外型:最大化利用开放空间,如屋顶露台、庭院、沿河平台等。

强调与天空、阳光、新鲜空气的接触,提供一种自由、开阔的就餐感受。烧烤、露营风格的餐厅是这里的典型。

如近期大渔·TAIRYO 18·花园自助餐厅,位于青岛八大关风景区,它以历史别墅、庭院和户外开放空间为核心,打造出兼具庭院式氛围与露台特色的独特用餐环境。

餐厅依托一栋1930年的法式别墅原有结构,拥有近千平米的阳光草坪庭院,院内林木葱郁、植被茂密,形成典型的开放式庭院空间。

别墅还配置了多层级观景区域:一层设庭院露台,二层则俯瞰整个庭院,充分满足顾客户外用餐与观景的双重需求。

与传统依赖商业屋顶或标准露台的户外餐厅不同,大渔·TAIRYO 18具有两大独特优势:

一是空间载体稀缺,以百年历史别墅为基底,户外空间自带文化底蕴,远非普通开放空间可比;

二是体验复合多元,草坪庭院不仅是用餐区,更可承接小型宴请、仪式活动等多种场景,结合复古装修风格,形成室内艺术与户外自然的双重体验。

在用餐形式上,餐厅采用无烟铁板烧与法式烹饪相结合的方式,菜品涵盖前菜、刺身等多元品类,进一步强化了高品质、自然健康的用餐体验。

第三种形态是“农场体验型”,它将“从农场到餐桌”这一概念充分视觉化、体验化。

这类餐厅通常自带小型有机菜园、香草花园甚至养殖区,允许顾客亲身参与采摘或喂养过程。

食材的新鲜度和来源直观可见,极大增强了消费者对健康、安心饮食的心理信任。

典型案例之一是杭州紫萱度假区“江南驿餐厅”。它位于杭州西湖西南的群山中,食材直接来源于度假区自建的十亩生态农场。该农场采用自然农法,种植上百种蔬菜、香草和水果。

每天凌晨,农场工作人员会根据厨房订单现场采摘,确保蔬菜在半小时内送达厨房。客人不仅能品尝到极新鲜的菜品,还可亲自参与采摘、投喂家畜等农事活动。

成都的“凡朴农场”则走“菜园+餐厅+文旅”融合路线,打造田园综合体模式。其生态餐厅中80%的食材实现自供,并为消费者提供“采摘+烹饪”的一站式体验。

类似案例还有清源的“有田餐厅”与“米仓餐厅”。前者正对大片稻田,采用全景落地玻璃设计,客人在室内外均可欣赏稻田风光,进一步强化了自然农园与餐饮体验的空间联结。

总而言之,“山野自然”不仅仅是一种装修风格,它售卖的是一种逃离都市、拥抱健康、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幻想,这正是当下消费者最为“心动”的价值点。

03

松弛时髦

如果说“山野自然”是让人逃离城市,那么“松弛时髦”则是在城市中开辟一个舒适自在的精神栖息地。

它精准拿捏了当代都市年轻人,尤其是白领群体的审美心态:追求品质但拒绝拘束,注重时尚却更看重舒服。这类餐厅的魅力,正来自于那种“不费力的高级感”与“可负担的格调”。

它们贩卖的其实是一种理想生活方式:有格调、有温度、松弛自在、恰到好处。这背后契合了消费者二层情绪需求:

一是踩中了都市人忙碌工作后想善待自己、又不想太折腾的普遍心态;

二是让消费者觉得不是在为昂贵食材或奢华环境付费,而是为一段惬意而有品质的时光买单。

具体案例方面,今年6月在北京出现的餐酒馆“Pink Face”就以“松弛式西餐”理念脱颖而出。品牌主理人拥有31年欧式料理经验,试图打破西餐“高价拘谨”的刻板印象。

理念上,融合Fine Dining的精致与Bistro的轻松,打破西餐“高价、拘谨、难懂”的刻板印象。

氛围上,采用半开放式厨房与调酒师吧台作为互动舞台,搭配精心调制的灯光氛围。

产品上,首创性地颠覆了传统西式餐酒馆多以冷食为主的下酒菜传统,推出了多款融合东西方风味的热食硬菜,还搭配多款标志性调酒、多元无酒精饮品。

同样思路的还有品牌海底捞旗下的“喵塘主麻辣烤鱼鱼”,它洞察到消费者对烤鱼社交场景的氛围需求,便以以“鲜鱼现烤+多元融合”为核心定位,主打“烤鱼+烧烤+酒饮”的复合模式。

场景上,以黑金色为主色调,融合工业风、火山造型、数字大屏等元素,打造年轻潮流的用餐场景;

食材上,选用黔鱼、海鲈鱼等优质鱼类,坚持“鲜鱼现烤”,确保肉质鲜嫩;

产品上,除7种口味烤鱼外,还提供烧烤烤串、小吃、甜品、酒水等75个SKU,满足一站式用餐需求;

业态上,打破传统烤鱼店的单一功能,融入酒吧、音乐元素,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1点。

正如其创始人刘林毅所言:“这样‘松弛而时髦’的休闲调性,和店内烤鱼+社交的定位契合。”

类似的案例近年流行的疗愈型Bistro是一种以“身心疗愈”为核心的餐饮业态,融合了Bistro(法式小酒馆)的轻松氛围与“治愈系”的情感价值。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云贵川Bistro,如“山野板扎·云贵川Pro”将云贵川山野食材与法式小酒馆的松弛感结合,营造“身在城市,心在山野”的体验。

场景上,以暗色系为主基调,搭配藤编家具、蜡染装饰、手绘西南地图、竹篓造型吊灯等元素,营造“身在城市,心在山野”的惬意氛围;

产品上,以云贵川传统风味为基础,通过西式烹饪手法与精致摆盘实现升级。如小锅米线以分装形式呈现,契合拍照分享需求;

业态上,店设有自然酒墙,提供百余款自然酒,并由店员根据菜品推荐搭配。

目前该品牌已在全国多城开设30家门店,被不少消费者归类为“疗愈型小酒馆”。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归纳,可以看出“松弛时髦”餐厅的核心魅力正在于那种轻松又有质感的氛围。

它们在空间上常介于咖啡馆与小酒馆之间,多使用米白、灰、原木等中间色调,搭配绒面沙发、藤椅、软垫等鼓励久坐的家具;

氛围上则借助开放式厨房、慵懒音乐与友好服务,营造亲切包容的体验,成功模糊正餐、咖啡与小酌的界限,成为城市中新一代的放松聚点。

04

未来先锋

接下来我们看第四个趋势——未来先锋。这类餐厅与山野自然、松弛时髦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它不追求回归传统或自然,而是面向未来,大胆运用科技、艺术和前卫设计,打造超现实沉浸式的就餐体验。

其核心在于颠覆人们对餐厅的固有认知——它不仅仅是用餐场所,更是一个可感知的未来生活实验室。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3号仓库·创意中国菜”。该品牌2014年创立于温州,定位为“纯优质食物的物理空间+未来创意感”,将传统中餐与赛博朋克风格相融合,已成为从温州走向上海陆家嘴的“魔都最难预约餐厅之一”。

目前已在杭州、温州等16个城市开设门店,其中上海虹口店为全国第8家,就餐面积达1680平方米,设有60余张餐桌。

空间设计上,餐厅以超现实赛博朋克风格的“未来仓库”为概念,墙面采用未来感材质与光影交织,搭配悬浮岛式卡座,营造出强烈的科幻氛围。

菜品主打中西融合创意路线,如招牌“玻璃乳鸽”,外皮如玻璃般酥脆,造型独特似炸弹,成为顾客拍照的焦点;“冲浪鲍鱼泡饭”则现场表演“海鲜冲浪”,互动感十足。

门店实行“一店一风格”策略,部分设有透明太空舱包间,让食客仿佛置身科幻电影场景中。

自进入上海市场后,该品牌屡获“国家建甄选品牌”“大众点评美食榜第一”等荣誉,高峰期常需排队数小时才能用餐。

类似案例还有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器人研究所”,作为北京首家机器人主题餐厅,店内拥有煎饼果子机器人、奶茶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烤串机器人等负责制作小吃饮品,还有送餐机器人、机器人垃圾桶等提供服务,甚至还有机器人乐队现场演奏乐曲。

上海也有多家同类餐厅,如“幻境・蒸汽朋克”餐厅,入口以3米高黄铜齿轮装置替代传统门头,顾客需通过蒸汽管道隧道进入,中央设有5米高机械心脏与旋转齿轮,顶部悬挂200盏爱迪生灯泡,重现蒸汽时代工厂的光影氛围。

菜品摆盘紧扣机械主题,如牛排置于齿轮造型铁板,搭配干冰烟雾效果,服务员身着皮质围裙,使用扳手造型餐具上菜。

此外,“润苑・影Vision”上海杨浦长阳创谷店设有5D餐厅包房,进入后仿佛置身“世博沙特馆”,无需佩戴眼镜即可裸眼感受3D视觉震撼。

每上一道菜时,配套的光影画面就会随之变化,如多宝鱼上桌时,房间背景会变幻成海底世界。

成都的“霓虹火锅店”则引入全息投影火锅台,点单后桌面升起3D菜品模型,墙面投影废土世界场景;

西安“长安幻夜”餐厅运用3D打印技术复刻大唐飞檐斗拱,搭配动态立屏与全息唐宫夜宴表演,四周设置曲水流觞式餐桌,完美融合国风元素与科技体验。

总结来看,未来先锋餐厅普遍具备以下共性:

空间上,大量使用金属、玻璃、霓虹光效,结合360度环绕投影、互动桌面等技术,营造科幻环境;

菜品上,运用科技手段改变食材形态,打造如鱼子酱状果汁、泡沫状固体等创新呈现;

服务上,引入机器人送餐、AI点餐、自动厨房等,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成为用餐体验的重要一环。

换言之,未来先锋餐厅售卖的是一种领先于时代的身份认同,它成功将“吃饭”转变为充满探索乐趣的科技艺术之旅,让消费者为这份“抢先看到未来”的惊喜体验而心甘情愿买单。

小结:

回顾这四大趋势,表面上看是空间、菜品、服务的创新,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餐饮价值重构”的深度变革。

东方美学卖的不是菜,是文化认同;

山野自然卖的不是景,是生活方式;

松弛时髦卖的不是酒,是情绪空间;

未来先锋卖的不是科技,是身份想象。

当“吃什么”早已不再是唯一命题,“在哪吃、和谁吃、吃出什么感觉”正成为新的消费决策关键。

抖音心动榜的背后,是消费者用点击、点赞、消费投票选出的新餐饮方向——能提供情绪共鸣、社交价值、身份认同的餐厅,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持续心动。

对于餐饮人而言,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意味着更高的挑战。门店不再只是后厨的延伸,而是内容场、体验场、传播场的三合一。

无论是扎根传统,或是拥抱未来,唯一不变的核心是:回归对人性的洞察,对需求的回应。

2025,愿你能在喧嚣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令人心动”的坐标。

来源:餐饮O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