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16.8万辆,同比增长38.7%,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产量约70%。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201万台,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16.8万辆,同比增长38.7%,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产量约70%。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201万台,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
全世界超过七成的锂电池由中国制造,储能锂电池细分领域占比达93.2%,液态锂电池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
但两年之内,传统锂电池将被固态电池全面被颠覆了。 固态电池安全性更高,不会起火爆炸;也不会因为气温下降而影响续航,同等体积能量储备是磷酸铁锂的一倍以上;充电速度快,充十几分钟能跑1000公里。有这些优势在。固态电池取代液态电池是必然的。随着固态电池的成熟,磷酸铁锂电池,包括三元锂电池,都将全面退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
日本这些年一直坚持生产燃油汽车,因为在我们大力发展锂电池时,日本押注氢能源,最后错失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日本只能通过燃油汽车这点传统优势来撑住汽车工业。他现在转为搞固态电池,方向很正确,技术优势也十分明显。
日本走的是硫化锂的路线,计划2027-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车型。在固态电池专利申请方面,根据日经新闻和专利研究机构Patent Result的联合调查数据,日本固态电池技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40%左右,我国占26.6%。丰田申请的已知固态电池专利技术数量达到1331项,占全球汽车行业首位;而我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固态电池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我国企业在固态电池方向现在完全不占优势,日本重新进入第一梯队,未来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最强劲的对手。我们如果落后一点,后果将是整个电车产业落入小日子之手。
中国电车用10年时间占据了全球75%的市场份额,但做为未来电车核心的固态电池,我们现在不仅没有优势,而且是很危险。 海外市场对日产车认可度相当高, 发达国家本来就不愿意看到我们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我们的电车要保持优势,除了保持技术优势,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日本山梨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团队已成功研制出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固态空气蓄电池。其研究进度领先我国约五年时间。日产的汽车公司与美国合作,搞出全固态电池正极干电极工艺。这种技术,充电三分钟,续航2000公里。丰田固态电池宣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今年开始小规模量产,2030年稳定量产。我国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龙头企业还在研发。
日本的新能源电池重新进入第一梯队,中企在固态电池方向现在完全不占优势,如果我国在2027年不能全面搞定固态电池,未来新能源车在海外的优势,必然落入日本企业之手。
国轩高科的“金石”固态电池首个0.2GWh产能生产线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汽集团等企业计划在2027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或落地。最近我国龙泉二号电池下线。这个电池是全固态的。里面是没有液体。目前主要用于小型动力电池,对于汽车方向的动力电池,可能还有突破的空间。
硫化锂最大的技术问题是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容易与电极材料之间容易发生副反应,形成高阻抗的界面层,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原材料成本和制备过程中的防护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我国的固态电池材料同时布局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条技术路线,具有更强的容错率。
虽然日本的固态电池来势汹汹,但我们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日本想要超过我们没那么容易:我国控制着全球60%锂资源、80%钴供应链,电池设备国产化率超90%,完整产业链支撑技术落地,且我国电池企业已在安徽、福建调试全固态电池产线,亿纬锂能的龙泉二号固态电池已经成功下线。日本企业则仍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其硫化物电解质依赖锗、锆等关键材料,主要从我国进口,材料供应链的脆弱性可能削弱其技术优势。此外,日本硫化物电解质良品率不足5%,每千瓦时成本高达2元,是现有液态电池的4倍,而中国欧阳明高团队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降至日本的4%。
来源:上进松鼠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