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学期的铃声清脆响起,孩子们又背着书包重返校园,家长们既期待他们在学业上有所成长,也难免牵挂:如何让孩子在新学期精力充沛、少生病?其实,做好饮食、作息、运动等日常健康管理,就是守护孩子校园生活的关键。
新学期的铃声清脆响起,孩子们又背着书包重返校园,家长们既期待他们在学业上有所成长,也难免牵挂:如何让孩子在新学期精力充沛、少生病?其实,做好饮食、作息、运动等日常健康管理,就是守护孩子校园生活的关键。
上线大医生:艾斯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儿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话题:新学期孩子健康全攻略
新学期孩子
健康全攻略
从 5 个维度守护成长活力
新学期伊始,孩子的学习节奏加快、校园活动增多,健康成为支撑学业与成长的核心基石。家长若能从饮食、作息、运动、心理、疾病预防五个维度做好科学守护,就能帮孩子以最佳状态迎接新挑战。
饮食
均衡营养是 “能量加油站”
三餐规律不马虎
早餐必须包含 “主食 + 优质蛋白 + 蔬果”,比如全麦面包配鸡蛋和一杯牛奶,避免孩子因空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午餐要做到 “主食粗细搭配 + 荤素均衡”,学校食堂可优先选杂粮饭、清蒸鱼、炒时蔬,减少油炸、高糖菜品;晚餐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比如蔬菜豆腐汤、鸡肉炒西兰花,睡前 1-2 小时不再进食,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警惕 “隐形健康杀手”
少给孩子带含糖饮料、薯片、糖果等零食,可用原味坚果(每天 1 小把)、水果(苹果、香蕉等方便携带)替代;校门口的路边摊多存在卫生隐患,需提醒孩子不购买无资质的小吃,降低肠胃感染风险。此外,每天保证 1500-1700 毫升饮水量,建议带保温杯装温水,避免喝冰水刺激肠胃。
新学期
新气象
作息
规律睡眠是 “精力充电器”
新学期 新气象
《中国学龄儿童睡眠卫生指南》建议
小学生每天需睡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家长可按此标准倒推入睡时间:比如小学生若早上 7 点起床,晚上 9 点前必须进入睡眠状态。
可制定 “睡前 1 小时仪式”
提前关闭电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换成亲子阅读、听轻音乐等放松活动;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20-24℃最佳),避免用玩偶、玩具过多干扰睡眠环境;固定每天入睡和起床时间,即使周末也不熬夜、不赖床,防止出现 “周一综合征”。
运动
适度锻炼是 “体质强化剂”
建议家长根据孩子年龄规划运动
长期久坐学习易导致孩子驼背、近视、肥胖,而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既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态,还能缓解学习压力。小学生每天累计运动 1 小时以上,可选择跳绳(每天 10-15 分钟,提升协调性)、跑步(傍晚陪孩子慢跑 20 分钟)、球类运动(周末打羽毛球、乒乓球);初中生、高中生每天运动 30-40 分钟,可结合兴趣选篮球、游泳、瑜伽,或利用课间做拉伸、广播操,避免久坐不动。
需注意 “安全第一”
选择宽松透气的运动服和防滑运动鞋,避免穿牛仔裤、皮鞋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关节、拉伸肌肉),运动后及时放松,减少肌肉酸痛和受伤风险;若孩子有哮喘、心脏病等基础疾病,需提前咨询医生,选择适合的运动类型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不适。
新学期 新气象
心理
积极心态是 “情绪调节器”
家长要做好 “心理倾听者”
新学期可能面临新环境(如升学、转学)、新压力(如作业难度增加、考试频繁),若孩子心理调适不当,易出现焦虑、抵触上学等问题。家长要做好 “心理倾听者”:每天花 10-15 分钟和孩子聊天,不只是问 “作业写完没”,更要关注 “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遇到难解决的事”,当孩子吐槽时不急于反驳,而是先共情(如 “这件事确实会让人觉得委屈”),再一起想办法。
要帮孩子 “减压赋能”
若孩子因作业多焦虑,可一起制定时间规划表,将任务拆分成小目标(如 “先写 30 分钟数学,再休息 10 分钟”),降低畏难情绪;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只看成绩(如 “这次你主动整理错题本,比上次进步了”),增强自信心;若发现孩子长期情绪低落、拒绝沟通,可及时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避免心理问题积累。
新学期
新气象
疾病预防
提前防护是 “健康防火墙”
新学期 新气象
强化 “个人卫生习惯”
校园人员密集,是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传染病的高发场所,提前做好预防,能减少孩子生病请假的次数。教孩子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 “七步洗手法” 洗手,每次洗手不少于 20 秒;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不与同学共用水杯、毛巾、文具,防止交叉感染。
做好 “校园外防护”
根据季节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穿太多出汗后着凉;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增强针对性免疫力;若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带去医院就诊,待痊愈后再返校,不隐瞒病情 “带病上学”,既保护孩子健康,也避免传染同学。
新学期 新气象
新学期的健康守护,不是 “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坚持的日常。从调整饮食、规律作息,到陪伴运动、关注心理,每个细节都藏着对孩子成长的用心。当健康成为习惯,孩子不仅能在学业上更有活力,也能养成受益终身的健康素养,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艾 斯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获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彩虹婴儿儿童医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儿童中西医结合诊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中联儿科分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等职务。曾承担或参与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曾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发明专利1项,多次获得国家级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或二等奖。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三十余篇,SCI期刊源论著6篇。参与编写教材或专著19部,其中有6部为副主编。
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