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耳边熟悉的农机轰鸣声再度响起,湟源山乡涌动着丰收的欢歌。秋风拂过成熟的麦穗,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也早已增加了“花样”:碧绿的荷兰豆、清甜的蚕豆、翠绿的蒜苗、脆甜的胡萝卜、优质的饲草……都铺展在丰收的田野间,共同吹响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号角。
耳边熟悉的农机轰鸣声再度响起,湟源山乡涌动着丰收的欢歌。
秋风拂过成熟的麦穗,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也早已增加了“花样”:碧绿的荷兰豆、清甜的蚕豆、翠绿的蒜苗、脆甜的胡萝卜、优质的饲草……都铺展在丰收的田野间,共同吹响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号角。
丰收欢歌伴振兴
丰收不仅要“粮满仓”,更要“乐满怀”。
9月19日,记者来到湟源县申中乡申中村,这里的百亩马铃薯(又名洋芋)率先进入采挖期。田地里,村民们抢抓利好农时和晴好天气,热火朝天地进行马铃薯的采挖。
一袋袋刚刚挖出的马铃薯伫立在地头,随着马铃薯收获机驶过,一垄地的马铃薯成列从泥土中翻出,扯地膜、收马铃薯秆子的工作也一起完成,效率是人工的好几倍。十几名工人分工协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申中乡依托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湟源奎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预计实现产值200多万元。由于种植的马铃薯品质好,除了销往本地市场外,合作社的马铃薯还销往甘肃、云南、内蒙古等地。
“今年,全县粮油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9.02万亩,蔬菜3.65万亩。截至目前,湟源县2.7万亩小麦、3.67万亩青稞已全部颗粒归仓,蚕豆、马铃薯、油菜、蔬菜等收割进度约65%。”湟源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特色作物树品牌
你看,申中乡的千亩鲜食蚕豆田也迎来了丰收季,饱满翠绿的豆荚格外惹人喜爱!工人们穿梭在高高的蚕豆田里,只闻笑声难见其人。不到一会儿的工夫,一筐筐蚕豆便摆满了地头等候装车,为了保证品质,蚕豆都是边采摘边运走。
看着守在地头的蚕豆经销商,湟源宗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宗辉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的120亩鲜食蚕豆是种子站推广支持的品种,产量表现良好,亩产4000斤左右,每亩地的收益可达800元至900元,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预期。”
“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宗辉合作社,他们合作社种植的蚕豆品质相当好,我们已经商议明年、后年还要种植的豆类产品。湟源蚕豆很有市场呢!”兰州锦裕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长灵伸出大拇指夸赞道。
数据见证增收路
穿梭于湟源县的各个乡镇间,山间田野秋意渐浓,收割后的麦地里留下的是直接捆好的草料,还没有收割的麦子、燕麦也在静等收割机前来。辛苦的农忙被机械取代后,收割采挖变得尤为轻松。
在湟源县大华镇巴汉村,大片开阔的平整土地让人难以想象这里竟属于脑山地区,地里生长着的金黄色油菜籽,在秋日艳阳里迎来了收割的阶段,三台收割机不停作业,一上午的时间就已经收割了大半,十分高效。
“今非昔比,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今年种植的青稞已经全部收割完了,现在正在收割油菜籽,亩产较去年又增加了,收益也增加了,我们的种植积极性更高了。”村民谢生录说。
近年来,湟源县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持续推动西宁冷凉蔬菜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依托“冷凉”气候特征,湟源县逐步打造出“绿色、有机、无污染”蔬菜产品的“金字招牌”。
这是一组“俏”数据,2025年湟源县蔬菜种植3.65万亩,产量达8.9万吨,建立日月、和平青蒜苗和申中、巴燕鲜食菜豆2个万亩集中连片露地蔬菜种植带,7个百亩以上集中连片露地蔬菜种植基地,青蒜苗外销3.12万吨(占产量65%)、荷兰豆外销0.57万吨(占产量80%)销往北京、江苏、甘肃、陕西、上海等地,农民收入4515万元,同比增长2.4%。
来源:夏都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