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辆订单背后的问界M7:真香还是真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21:56 3

摘要:9月23日,问界M7正式上市,售价27.98-37.98万元。相比预售价,最终价仅下调8200元,这一幅度让不少网友直呼“不解渴”。但另一方面,惊人的订单数量又印证了其市场吸引力。

5分钟大定1万台,17天小订突破23万台,华为商城被挤崩——倒底是因为转大定,还是退小定?

9月23日,问界M7正式上市,售价27.98-37.98万元。相比预售价,最终价仅下调8200元,这一幅度让不少网友直呼“不解渴”。但另一方面,惊人的订单数量又印证了其市场吸引力。

这款车到底有何魅力,能在价格争议中收获如此多消费者的青睐?它真的像有些网友说的“性价比一般”,还是确实带来了超越价位的价值?

市场热度冰火两重天

问界M7的市场表现堪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自9月5日开启预售后,仅1小时订单就突破10万台,到正式上市时,小订累计已突破23万辆。这样的数据在30万级SUV市场确实罕见。

另一方面,价格公布后,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为华为技术买单,认为鸿蒙座舱的流畅度、智能驾驶体验在同级别中有亮点;也有人吐槽“比旧款贵了3w,升级了底盘和车长的,按目前大环境趋势,感觉不太值”。

甚至华为商城因访问量过大一度崩溃,有网友调侃“服务器该升级了,人太多了”。这种火爆场面背后,是真实市场需求还是营销手法,有人认为还需观察后续实际交付情况。

价格争议下的价值考量

问界M7的12款配置车型覆盖27.98万元至37.98万元价格区间。与28.8万元的预售价相比,正式起售价下调8200元,这一调整幅度未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预期。

有网友直言:“这降价跟没降似的,性价比太低了吧!” 也有人调侃:“不是车太贵,是我钱包太瘪!”

但仔细分析配置会发现,价格争议的核心是“技术价值”的认知差异。对于看重华为技术加持的消费者来说,鸿蒙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的体验优势,足以让他们觉得“花得值”。而对价格更敏感的消费者,则更关注同等价位下的基础配置差异。

设计升级与细节争议

全新问界M7采用家族化鲲鹏展翼前脸设计,车身尺寸较旧款有所增加,轴距达到3米以上,整体外观改进获得了“比老款好看太多了,终于不像面包车了”的评价。

不过,一些细节设计仍引发讨论。例如,副驾屏尺寸为10.25英寸,有观点认为“小屏还不如看手机呢”。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反映了消费者对内饰品质的高要求。

空间布局上,问界M7提供大五座与享六座两种选择,六座版尤其适合多孩家庭使用。五座版二排腿部空间充足,六座版第二排的零重力座椅集成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意在满足家庭用户对舒适性的需求。

智能科技的真实体验

智能科技是问界M7最引以为傲的卖点。搭载的华为乾崑ADS 4智能驾驶系统,配备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34个传感器。特别是舱内激光视觉方案的加入,提升了弱光、异形障碍物识别能力。

智能座舱方面,小艺助手融合DeepSeek后交互更自然,3D车控界面直观。华为手机用户特别赞赏“超级桌面功能简直不要太方便”,体现了华为生态的协同优势。

但也有消费者指出,“硬件强不等于体验好”,实际表现还需真实路测验证。尤其是高阶智驾功能需32.98万以上版本才配备,让部分消费者感叹“买华为不买高阶辅助驾驶你买个啥”。

家庭用户的核心关切

作为“家庭智慧SUV”,问界M7在实用性与安全性上做了诸多考量。车身采用热成型钢比例高,后地板使用一体化压铸,配备九气囊和十宫格门槛梁,这些被动安全配置为家庭出行提供保障。

续航方面,增程版综合续航可达1600公里,纯电版标称700公里,覆盖日常通勤和中长途出行需求。增程版油耗控制较低,对充电不便的用户较为友好。

从家庭用户反馈看,对六座版第三排空间、座椅舒适度、保养费用等实际问题关注度很高。一位网友直接询问:“六座版第三排实测怎么样?带娃家庭很关心这个”,折射出家庭用车的现实需求。

写在最后

问界M7的成功与否,最终将取决于它能否在家庭用车场景中提供真正的价值。如果它能兑现“家庭智慧SUV”的承诺,在安全、舒适、智能方面满足家庭用户的真实需求,那么当前的价格争议或许会随着用户体验的积累而逐渐平息。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热度过后,回归到个人用车需求的理性分析,才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

来源:车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