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澜医聊」“湘”聚长沙!千名专家共绘治未病学科发展新蓝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21:43 1

摘要:2025年9月19日-2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2025年9月19日-2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本次年会以“新时代治未病与健康中国建设——理论创新、临床实践与学科发展”为学术主题,汇聚全国治未病领域专家学者1000余人,围绕学科前沿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治未病学术体系构建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换届选举:夯实学术引领,擘画学科新蓝图

9月19日晚,年会同期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换届选举会议及党的工作小组换届会议。依据学会章程,选举产生治未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及党的工作小组,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富林当选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三届委员会将以“强化治未病理论创新、规范临床实践路径、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学术使命,拟重点推进治未病诊疗指南制定、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青年学者培养等学术工作,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幕式:学术大咖云集,共启治未病新征程

9月20日上午,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朱爱松主持,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孙涛、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戴爱国、湖南省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郭子华、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何清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主任委员刘富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治未病发展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在川、湖南省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周春国、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书记钟艳、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朱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秘书长孙贵香等出席开幕式。

主旨报告:聚焦前沿,碰撞治未病学术智慧

主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主持,四位顶尖专家围绕治未病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凸显学术前瞻性与实践指导性。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顾问、国医大师孙光荣以《让中医“治未病”惠泽全人类》为题,系统阐释“天人合一”“形神共养”的治未病核心理念,提出构建“理论-技术-产品-标准”四位一体的国际化推广体系,为中医治未病走向世界提供学术蓝图。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校长何清湖教授作《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普创作的思考——分析》主旨报告,结合其科普实践,提出“学术内核+大众语言+新媒体载体”的治未病科普创新模式,强调科普需以临床证据为支撑,避免碎片化传播,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科普创作新范式。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教授以《守正创新,促进中医治未病学科发展建设》为题,分析当前学科建设面临的“理论体系碎片化、临床评价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建立“院校-医院-社区”协同的学科培养体系,推动治未病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型。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刘继洪教授作题为《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创新模式探索》的主旨报告,刘继洪教授基于岭南地域特色,分享“治未病+健康管理”融合模式的实践经验,提出“文化赋能+技术支撑”的服务创新路径,为基层治未病服务提供学术参考。

分论坛研讨:深耕细分领域,推动学术成果落地

9月20日下午至21日上午,年会设置5场专题分论坛,聚焦治未病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实践难点,形成系列学术共识。

治未病优势专科发展论坛:围绕“治未病优势专科能力建设”,重点研讨糖尿病前期、亚健康状态等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初步达成《治未病优势专科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5版)》讨论稿框架。

膏方在治未病中的应用论坛:针对膏方临床应用的标准化问题,与会专家分享多中心疗效数据,提出“辨证施膏”与“辨体配膏”结合的个体化干预方案,并探讨膏方研究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方向。

治未病适宜技术论坛:聚焦治未病适宜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与会专家紧扣临床,不仅围绕刮痧、针灸、推拿、体质调摄等对传统适宜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同时还与时俱进,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从“治未病”到“智未病”,强调创新为翼,以现代科技赋能中医治未病。

中医体重管理论坛:结合肥胖防治国家战略,研讨“管体+管重”、引领大众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重管理模式,为代谢性疾病早期防控提供新思路。

论坛同步举行《瘦身密码:九体医学视角下的体重管理》、《减重行动》新书发布仪式,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秘书长、新书主编孙贵香教授出席发布仪式。

五运六气在治未病的临床应用论坛:探讨五运六气理论与疾病预测、季节性养生的结合,分享基于运气学说的“未病先防”案例,聚焦五运六气在治未病的临床运用,推动传统理论的现代临床转化。

学术总结:凝聚共识,共促治未病学科高质量发展

闭幕式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富林教授指出,本次年会通过换届选举强化了学术引领团队,依托主旨报告与分论坛形成多项重要学术成果,包括《治未病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6-2028)》初稿、《膏方治未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讨论稿等。

未来,分会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多中心学术合作,推动治未病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标准制订,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智慧与学术力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 胡家宝 尹慧 李心雨 林佳怡 吕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湖南医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