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坪县:生态补偿 让保护者受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9:10 1

摘要:安康市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受惠地区人民每喝10杯水,有六杯半来自安康。在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安全方面,当地做了大量工作,在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不少舍弃。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让受惠地区加入到了水源涵养地的保护当中,也让保护地区得到了实惠,体现了生态本

安康市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受惠地区人民每喝10杯水,有六杯半来自安康。在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安全方面,当地做了大量工作,在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不少舍弃。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让受惠地区加入到了水源涵养地的保护当中,也让保护地区得到了实惠,体现了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安康市镇坪县地处陕西、湖北、重庆三省市交界处,是陕西最南端的一个县,有“巴山秘境”美誉。环境优美,生态功能突出,既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秦巴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珍稀物种——珙桐,便生长在这里。

为了保障汉江“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镇坪县在水源保护上不遗余力,汉江支流南江河出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2024年以来达到I类标准。同时,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8%以上,生物多样性实现稳中有增。

生态价值突出,意味着镇坪县一方面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60%以上的生态红线覆盖范围,意味着当地工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镇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宁国良表示,镇坪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一方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此不惜牺牲部分短期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持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将有限财政资金优先用于环保基础设施提升和环境治理,年度环保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持续保持在17%以上。

南水北调工程让京津冀豫地区超过1.85亿人口受益,它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一起有力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生态补偿也叫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生态保护补偿可以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等多种补偿方式。镇坪县正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镇坪分局局长唐军介绍,坚定的生态投入为镇坪带来了持续的资金回报。镇坪县因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等成果,每年获得国家层面资金奖励;同时,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每年享有天津约800万元的“津陕协作”资金。

对于来之不易的补偿资金,镇坪县聚焦重点污染源治理、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宣传、环保民生实事五大领域,确保补偿资金高效使用。

2021年夏天,连续两次罕见的特大洪水,冲毁了上竹镇中心村的河堤,造成道路受损、庄稼被毁。正是有了生态补偿资金的支持,村子才及时修好了损毁的堤岸。

“这是我们中心村的生态护岸项目。主体护岸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核心功能是保障防洪安全。同时,我们配套建设了生态缓冲隔离带和亲水步道,实现了安全防护与生态景观的有机结合。”唐军介绍道。

这条四百多米长的生态护岸有效保护沿河农田,同时降低化肥等污染物对河水水质影响。如今,绿水青山成了中心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这里甚至还成了小有名气的写生基地。

安康市旅居画家宋安平坦言:“在这里,大自然给了我双重馈赠:一是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二是直击心灵的审美体验。正是这份感动,促使我创作了这幅山水画。”

“今年我们的客流量翻了三番,而且大多是回头客。这实打实的好处,就是环境改善带来的!”上竹镇中心村农家乐经营者郭俊江高兴地说。

在镇坪县,享受到生态补偿红利的案例还有很多。新华村新建的防浪墙,有效提高了村子应对洪水冲击的能力;友谊村滑坡点的综合治理,保障了村民出行与生产安全;受损污水管网的修复与护坎建设,杜绝了污水入河风险。

生态保护与受益区域具有不均衡特点,生态补偿机制好比是一双无形的手,巧妙解开了“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难题。

“这一机制既破解了‘无钱治污’困境,也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形成‘保护者受益、绿色发展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镇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宁国良表示。

通过不断探索,目前陕西省已建立多领域全覆盖的省内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对获得国家级生态荣誉的县区,每年最高予以500万专项补偿,对考核排名靠前的生态功能区予以百万奖励。同时,进一步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补偿机制,引导市县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稳步推进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目前,陕西分别与湖北、河南签署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保护责任共担、流域上下游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李英杰指出,生态补偿模式的核心启示在于:保护生态必须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该模式公平兼顾各方利益,让保护者和贡献者得实惠,促进了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是完善治理体系、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路径。

“两山”理念内涵丰富,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方式;打造循环产业链,推动传统工业绿色升级是一种方式;守好绿水青山,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也是一种方式。只有因地制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才能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金山银山,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加快美丽中国早日实现。

本文来自【镇坪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