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何故,答曰,我在外面为奴已经三年多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么,如果她还活着,我这一半吃食得留给她。
晋国大夫赵盾出去打猎,看见桑树下躺着一个人,饿得奄奄一息。
赵盾给他一些吃的,见他只吃了一半,另外一半藏在怀里。
问何故,答曰,我在外面为奴已经三年多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么,如果她还活着,我这一半吃食得留给她。
赵盾觉得此人大孝,给了他很多吃食,又把他介绍进王宫,做了杂役。
晋灵公掌权后,打算杀掉赵盾,派了刺客夜袭赵盾。
刺客见赵盾家简朴清贫,不忍下手。
叹息道,不杀吧,有违王命,杀人吧,又害了忠厚大臣。
左右为难,一头撞在树干,自杀而亡。
晋灵公又在宫殿设宴,布了刀斧手,准备伺机格杀赵盾。
灵公身边有个随从叫示咪明,宴席中,看赵盾不停喝酒。
跑过来劝道,国君赐酒,大臣喝三杯就行,再喝就没有礼貌了。
赵盾有所悟,站起身告辞,晋灵公摔杯为号,刀斧手冲了出来。
示咪明以命相搏,死死拦住,让赵盾逃走。
百忙之中,赵盾还问了一句,你是谁啊,为什么要救我。
示咪明答曰,我就是当年桑树下的饿人。
对赵盾而言,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转头就忘记了。
但受恩者一直挂念在心,日夜图报。
《赵盾一饭》来自《史记·晋世家》
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人,靠编织渔网为生,与母亲相依为命。
这一年生意不景气,齐国人都不买渔网,北郭骚穷得揭不开锅。
自己还好,咬牙忍着,可母亲年纪大了,饿不得。
北郭骚鼓起勇气,登门去拜访晏子,说明来意,希望能讨要一些粮食,养活母亲。
晏子直接让人带北郭骚去粮仓,给了很多粟米。
又拿出钱帛,对北郭骚说,给母亲也买些御寒的衣物吧。
北郭骚只拿了粮食,推辞掉了钱帛。
过了一段时间,晏子受到景公的猜忌,不得不逃出了齐国。
北郭骚听闻,跟朋友说,晏子大义,曾赠粮赡养过我的母亲,如今他被猜忌,我要用我的死来为他辩白。
北郭骚沐浴更衣,来到齐国王宫,跟守门人说,晏子是大贤之人,我愿意以死为他辩白。
然后拔剑自刎,死在王宫门前。
景公闻讯,大惊,立刻乘坐驿车,亲自追赶晏子。
终于追上,向晏子告罪,请求他回国,晏子这才返回齐国。
晏子贵为齐相,几斗米送给孝子养母,不值一提。
晏子落难时,北郭骚挺身赴死,回报恩情。
《晏子斗粟》来自《吕氏春秋》
西晋
名士顾荣,曾官居廷尉。
武帝过世后,贾后乱政,赵王司马伦入京勤王,杀了贾后。
淮南王司马允讨伐司马伦,失利被杀,部属皆遭下狱。
司马伦的意思是,全部都杀掉,廷尉走走过场就行。
顾荣却说不,必须一件件据实审判,按罪量刑,最终救下很多人性命。
顾荣有次去洛阳,参加朋友宴会,吃烤肉大餐。
宾主们吃喝聊天,佣人们拿着盘子不停地送着烤肉。
顾荣看见有个佣人一边送烤肉,一边偷偷地咽口水。
哦,这哥们馋了,想吃烤肉。
顾荣便停下来不吃,跟那佣人说,我这盘肉送给你尝尝吧。
同席的人笑话他,说,你这是做什么,给下人吃肉,有失你的身份。
顾荣正色道,整天做烤肉的人,却从来没吃过烤肉,不知道其中滋味,这不应该啊!
后来,八王之乱,南渡长江时,顾荣碰到危急差点送命,有个人冲出来,拼死救了他。
再一看,正是那天烤肉的佣人。
顾荣将所有人都看成人,将所有的欲望都看成合理的欲望。
赠肉之举,不过一念平常。
却让卑微厨子重见天日,将这份恩义刻入骨血,拼死相报。
《顾荣贻炙》来自《晋书·顾荣传》
唐朝李勉当开封县尉时,曾冒死私放了一名囚犯。
几年后,在他乡遇见囚犯。
囚犯看见救命恩人,自然是十分欣喜,拉贻着他到家,要盛情款待。
囚犯跟妻子私下商议,这样的大恩,我们该如何报答呢?
妻子说,答谢他一千匹绢?囚犯说,太少了,不够的。
妻子又说,那两千匹?囚犯想了想说,还是不够啊,再说,我也舍不得。
妻子双手一摊,那怎么办,倾我们所有也无法报答,便只能杀了他。
囚犯认为妻子说得有道理,决定动手。
囚犯家仆人偷听到对话,意难平,暗中告诉了李勉。
李勉连夜逃走,这才捡回一条性命。
李勉对于囚犯的恩情太重了,穷尽所有手段,怎么都还不尽。
囚犯为了摆脱内心束缚,只能让李勉彻底消失,不惜动了杀机。
故而,大恩如大仇。
《李勉释囚》来自《唐国史补》
一位士兵得了恶性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吮吸脓液。
士兵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
有人问,将军为你儿子疗伤,对他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要哭呢?
母亲回答,是啊,将军对我儿子如此好,他只能战死沙场以作回报,因此我才哭泣的。
上位者有时也会故意施加额外的恩惠,目的则是让受惠者不得不倾囊回报。
营中有军医,正常治疗即可。
吴起非要去吮吸脓液,属于过度施惠,士兵根本还不起,只能赴死。
《吴起吮疽》来自《史记》《韩非子》)
昭烈皇帝临死前对阿斗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二层原因,一是小善积大善,小恶累大恶,不要轻视点滴行为。
二来则是,人性幽暗复杂,往往你以为的小事,小恩小恶,在别人眼中或许便是天大的事情。
不经意间,微末善意,或许便帮了人家大忙,再造之恩。
帮助他人,又必须注意分寸。
对待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稍微踮起脚尖的帮助,小善即可。
不是至交好友,没有深厚感情,不要施加过分的恩情。
恩情太重,会让受惠者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
赵盾一饭,晏子斗粟,顾荣片炙。
施恩者举手之劳,微末善意,合乎常情。
又未过度损耗己方利益,故而不图回报,转眼便忘。
饿人倒戟,北郭刎颈,厨者救乱。
受惠者感恩,拼死回报,完全发乎内心。
施恩者得报,继续行善,经久绵长。
李勉纵囚险丧命,吴起吮疽催死志。
善道如弦,过度易折。
不合时宜的大恩,往往会带来反噬。
润物无声,才是好的行善。
来源:厚德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