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究竟有多可怕?元朝百年帝国的崩塌,就是因为钱太多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7:50 1

摘要:元朝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就是因为水泛滥成灾,最终造成决堤。

如果把国家经济比作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货币就是流淌在其中的水。

水太少,池子会干涸水太多,池子会决堤。

元朝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就是因为泛滥成灾,最终造成决堤。

这场悲剧的源头就是一种看似先进的发明—纸币

纸币的起点——世界最早的银本位实验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纸币作为全国统一法定货币的王朝。

在建立之初,元政府吸取了宋金两代纸币贬值的教训,推行了严格的银本位制:每发行一两银的纸币,就必须有一两白银作为钞本储备。

这种制度让纸币在早期保持了非常强的稳定性,商人可以放心携带轻便的纸钞远行贸易,无需押运沉重的银锭。

忽必烈时代,纸币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促进了欧亚经济的融合。

可是,元朝的货币霸权建立在两个脆弱的支点上:一是政府对白银储备的绝对自律二是财政支出与税收的平衡

一旦支点崩塌,洪水便会汹涌而至。

元朝中后期,对外战争与内部镇压的军费开支日益庞大。

国库白银不足以支撑战事,政府开始偷偷突破银本位的底线,加印纸币而不增加白银储备。

1293年征伐日本纸币发行量一年内暴增60%,14世纪中叶镇压红巾军起义时,印钞量更多。

元朝皇室还盛行滥赐传统

新帝登基、节庆典礼,贵族和寺院常常能获得巨额赏赐,这些赏赐并不是来自税收,而是通过增发纸币凭空创造的。

史书记载泰定帝一次赏赐西藏寺院就耗去全国年税收的三分之一,这些钱最终由百姓通过通胀买单

元朝通胀经历了三个阶段:

1280—1300年:物价年均上涨约3%,百姓基本还能忍受。

1300—1340年:纸币发行量超过白银储备数倍,物价飞涨,民间开始以物易物。

1340—1368年:一石米的价格从最初20贯纸币飙升至1000贯。纸币彻底失信,商人拒收,市场瘫痪。

此时,元政府竟推出更荒唐的救市政策:1350年发行至正新钞,强制规定1贯新钞兑换5贯旧钞,美名曰整顿钞法,实际是公开掠夺民财。

民众嘲讽:钞买钞,何曾见?纸换纸,真个亏。

通胀本质是一场隐形的财富再分配

富人拥有土地、金银等实物资产,通胀时资产价格水涨船高。

穷人依赖纸币购买每日的口粮,物价飞涨意味着生存不了。

元末北方饥荒中,还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惨剧。

靠军事起家的帝国,不是亡于外敌,而是死于自己印制的钱海

来源:鉴史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