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转眼间,2纳米已经冲进量产准备区,还引来15家科技巨头排队下单,其中10家还是重度依赖算力的HPC(高性能运算)选手。
台积电最近在半导体圈又扔下了一颗“大雷”,直接把2纳米制程的热度推到了天花板。
不是说3纳米才刚上车吗?
谁能想到转眼间,2纳米已经冲进量产准备区,还引来15家科技巨头排队下单,其中10家还是重度依赖算力的HPC(高性能运算)选手。
这次爆料的是晶圆检测设备大厂——科磊(KLA) 的财务长 Bren Higgins 在公开场合亲口说的,可信度直接拉满。
他透露,台积电的2纳米制程(内部称为N2),目前已经有15家客户在做设计,10家来自HPC领域。
没错,AI、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这些“烧脑又烧钱”的领域,正在成为2纳米的主战场。
从这个客户组合不难看出,2纳米制程已经成了AI产业链上的“香饽饽”。
别以为只是尺寸小一点那么简单,这一代技术的大升级,核心在于电晶体结构的变化。
台积电这次用上了 GAA(Gate-All-Around)环绕式闸极,相当于把逻辑门围得更紧更密,电流控制得更精准,结果就是功耗更低,性能更强,密度更高。
根据台积电在IEDM会议上公布的数据,2纳米在相同电压下,功耗可以降低24%到35%,如果追求性能,效能提升最高可达15%,电晶体密度也提升了1.15倍。这不是小打小闹,是一次对晶圆制程底层架构的“换代重建”。
技术好归技术好,市场会不会买单?台积电用真实的订单和飙涨的股价回应了这个问题。
近日台积电股价收盘达到1295元新高,涨幅2.37%,市值突破33.58兆元。与此同时,美国ADR也在盘中上涨了约1.8%。一边是客户疯狂下单,另一边是投资人集体上头,这波操作可谓双线开花。
除了客户和股价,台积电的产能布局也没掉链子。
根据目前的规划,2纳米的初期产线将横跨台湾的新竹宝山及高雄四个晶圆厂区,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每月10万片晶圆产能。这不是画饼,是实打实在盖厂、在招人、在加速投产。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最先抢走2纳米“门票”的那几位?
答案并不意外,苹果依旧是最大买家,早期的2纳米产能几乎一半都被它包圆了。紧随其后的是高通,联发科也榜上有名。
他们都在用更先进的制程技术搞下一代旗舰手机芯片,比如高通的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联发科的天玑9500,虽然现在还用的是台积电的N3P制程,但下个节点就是2纳米。
这其中有个小插曲值得注意:即便是3纳米制程,客户也没有拿到折扣。
外媒报道,高通支付的代工费用上涨了16%以上,联发科则涨了24%。至于苹果,虽然没被点名涨价,但考虑到N3P比N3E贵了20%,恐怕也得掏更多钱。
而传闻中的2纳米价格,可能会在现有基础上再涨50%。但即使这样,这些客户依旧争先恐后排队下单。因为他们很清楚,在AI和高算力时代,先进制程不是选配,而是标配。
更值得一提的是,2纳米的应用场景正在从手机扩展到更高阶的硬件设备。比如超微(AMD)就确认会用台积电2纳米制程,打造第六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Venice”。
而这颗处理器的核心芯粒(CCD)将成为首个使用2纳米节点制造的高性能运算芯片,标志着台积电正式切入数据中心和企业计算市场。
总结一下这波操作,台积电不仅在技术上完成了从3纳米到2纳米的跃迁,更在商业上跑赢了竞争对手。
在一众AI大厂的推波助澜下,2纳米制程已经不是“下一个风口”,它现在就已经是“风口的中心”。
客户抢、资金追、产能扩,2纳米这场仗,台积电打得节奏沉稳又不失狠劲。
在全球半导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这种“技术即护城河”的打法,也让台积电再次坐稳了全球先进制程的头把交椅。
来源:小眼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