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常问,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还是不间断的陪伴?或许,这些之外,更关键的是我们作为家长自身的“姿态”。是站在身后一味地“教导”,还是站在身前正确地“引领”?今天,我们想探讨两个核心观念:好孩子是“教”出来的,更是“领”出来的。这其中的一字
传播正确家教理念·普及科学养育知识
我们常问,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还是不间断的陪伴?或许,这些之外,更关键的是我们作为家长自身的“姿态”。是站在身后一味地“教导”,还是站在身前正确地“引领”?今天,我们想探讨两个核心观念:好孩子是“教”出来的,更是“领”出来的。这其中的一字之差,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分水岭。
教与领的奥秘
行动示范胜过千言万语
家庭教育的效果,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例如,当孩子不慎打翻牛奶,或是未洗手便去拿取食物时,家长的反应模式便成为了一种教育实践。真正有效的“教”,核心在于行动示范。理想的处理方式,是成人保持平和,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继而引导其参与清理过程,或将孩子带至洗手池边,通过实际行动建立“事毕归位”或“餐前洗手”的习惯。这种在具体情境中完成的引导,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帮助孩子内化规则。
视野边界决定成长高度
若说“教”关乎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领”则决定了孩子未来发展的高度与广度。所谓“领”,强调的是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前瞻性引导。现实中,两种不同的引领方式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方式,是家长基于自身认知与社会资源,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接触更广阔世界的条件,帮助其提前规划与实践,从而在成长的关键节点获得先机。
教育本质是成人的自我修行
要实现有效的“教”与“领”,关键在于家长秉持终身成长的理念。当家长开始反思自身对“成功”与“幸福”的单一理解,尝试与孩子共同体验阅读、艺术、自然等多维度的生活乐趣时,便是在传递一种全面的人生观。
明晚(9月25日)19:35,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宣讲团专家卢瑞霞结合真实案例,系统阐述家长应如何通过“教”与“领”的双重路径,与孩子共同构建幸福、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
课程收看指南
2. 点击首页瓷片区【同一堂课】直接进入本期课程(19:35准时更新)
智慧家长课前测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难免会出现情绪激动、不愿配合的情况。例如,当孩子在超市因为想要某个玩具而哭闹不止时,作为家长,您会如何应对?
可以通过本文下方评论区或登录养教有方App在本节课程《同一堂课|和孩子一起创造幸福--好孩子是“教出来”“领出来”的》评论区下分享您的家教故事或留下您的相关困惑。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欢迎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sdetvnm@163.com
来源:田妈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