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则“130多万网友票选三班班长”的消息刷屏社交网络。截至9月23日19时许投票结束,共有129万网友投票选“李浩”当班长,占据总票数的97.6%。
评论员 任凯
最近,一则“130多万网友票选三班班长”的消息刷屏社交网络。截至9月23日19时许投票结束,共有129万网友投票选“李浩”当班长,占据总票数的97.6%。
一个班级班长投票,吸引了百万网友投票,令人惊讶的同时,也令人怀疑。这究竟是一场无意识的网络乌龙,还是背后有人自导自演的网络闹剧。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从目前媒体公开报道的事实来看,三班班长是否确有其人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有记者尝试联系“李浩”,一位IP显示山东的账号自称是李浩本人,不过已关闭私信功能,还有一份网传截图,声称“李浩”受到学校的“留学察看处分,并约谈家长”。据潇湘晨报的报道,一位知情人透露这则信息为虚假信息。这名知情人又是谁?这场荒诞的网络投票背后透露着一丝诡异。
这些年公众被类似网络闹剧戏耍太多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秦朗丢寒假作业”。由于网络传播低门槛化、平台把关形同虚设,导致各种未经证实的流言满天飞。自媒体虚构事件层出不穷,有的是集体无意识的网络狂欢,而有的则离不开背后的“推手”,为了谋取利益,流量变现,放弃了道德和法律底线。这些蓄意虚构的视频或截图,消耗着宝贵的社会注意力资源,不仅破坏网络生态,还对公众产生极大的误导。
从当年全网寻找“秦朗”到如今全网寻找“三班班长”,除了人名的变化,故事的逻辑和内核并没有太多区别,但共同的一点是,丢作业也好,票选班长也罢,其中都呼应了某种社会现实,暗合了某些集体情绪,并且这类“流量内容”还很懂得传播的时机——都在开学季前后。而这一细节,进一步加大了公众对“百万票选三班班长”涉嫌炮制热点的质疑。
面对“娱乐至死”“流量至上”,无论平台、主流媒体、自媒体还是普罗大众,都应该保持对真相的敬畏。在舆论的追问和质疑下,“秦朗”浮出水面,那这一次,在舆论的质疑和追问下,“三班班长”何时大白于天下?
来源:纵览新闻